【呼和浩特(歸綏),街邊的店鋪與行人。】民國十七年(1928年),綏遠由特別區改為綏遠省;歸綏成為省會。
【呼和浩特(歸綏),歸化城裡的席力圖召(延壽寺);寺前牌樓下待客的馬車。】歸化城的規模較小,俗稱舊城;該城建於明朝萬曆年間。
【包頭街景,熱鬧的市場。】包頭曾經是西北的商業重鎮,大量的皮毛、藥材、糧食等在此地交易;再運往大江南北。
【包頭的城牆】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包頭城竣工;周長約十四裡,城內的街道開始初具雛形。
【包頭城內的街景】民國十二年(1923年),京包鐵路(平綏鐵路)通車;近代工業開始在此落戶。飲食業、服務業亦日益興旺,此地日趨繁榮。
【五原街景,熱鬧的市場。】古郡五原的歷史已逾二千年,與包頭相鄰。近代,因馮玉祥的五原誓師、傅作義的五原戰役而聞名。
【五當召(巴達嘎爾召)】此召建於清朝康熙年間,位於包頭的東北;歷史上,寺廟經過多次擴建。
【卓資山的窯洞人家】卓資山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圖中為黃土坡上的一戶窯洞內景。
【卓資山的窯洞人家】《內蒙古舊影,1929年。資料:東洋文庫》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二十年代末的內蒙古,彼時的綏遠省生活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