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電競≠打遊戲,大學生電競節讓市民重新認識這門專業

遊戲 北京日報客戶端

COSPLAY(角色扮演)一向被認為是年輕人愛好,但在12月12日晚的京演·民族宮大劇院,很多年輕人穿著電子遊戲、動漫作品中的人物服飾站在正廳,吸引大量觀眾與他們合影。前來合影的觀眾中,不少是叔叔、阿姨輩兒的觀眾。

電競≠打遊戲,大學生電競節讓市民重新認識這門專業

這是由北京演藝集團承辦的首屆北京(國際)大學生電競節頒獎盛典現場,當天下午,“第三屆中國電競產業發展與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也在這裡舉辦。

本屆電競節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旨在樹立電競產業健康發展的正面形象,對當代大學生起到正向激勵作用,推進中國電競事業的健康化、規範化發展。

高峰論壇後,市民韓秀英阿姨正給她的外甥女楊女士和COSer(角色扮演者)拍照。“外甥女喜歡玩電子遊戲,放鬆工作的壓力,只要不過度陷進去,我們不反對。”韓阿姨說她之前也沒想到,電競是一種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體育競賽項目,聽了這個論壇,才知道很多人是職業的電子競技選手。

電競≠打遊戲,大學生電競節讓市民重新認識這門專業

“電競不等於打遊戲,但其中有競技、娛樂,甚至科技的屬性。”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科技體育分會副會長王少劍介紹,電競是一個專業,和很多領域都有聯繫,不少高校也增開了相關專業。“對電子競技感興趣,可能會對電子遊戲的編程、算法乃至AI感興趣,所以電競不光能帶來娛樂,也能推動科學發展和教育。”

有很多家長會擔心,該如何分辨熱愛電競與痴迷遊戲,熱愛電競又是否適合從事電競行業。“從事電競行業需要很強的天賦,在賽場上得到冠軍的隊員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聯盟主席張易加說,專業電競選手有門檻,要根據個人情況做全方位的評估。

目前,我國的電子競技產業也在飛速發展,不少年輕人通過電競愛好找到就業方向,如從事運動員、教練員、數據與戰術分析師、主持與主播、電競商務等。中國傳媒大學電競社社長周宸宇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他也是英雄聯盟官方主持人,“這兩年高校的電競社發展很快,從我一個學生的角度講,如果我不參加電競社,我就沒有成為英雄聯盟官方主持人的機會,可以說是電競社帶給我實踐經驗和就業機會。”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軒 和冠欣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邰紹峰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電競≠打遊戲,大學生電競節讓市民重新認識這門專業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