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中國青創板’平臺,我們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機構,也正在促成一些合作項目。”柏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周益俊說,企業“上板”後,知名度得到顯著提升,港澳青年通過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申請政府補貼等方式,在內地“開疆拓土”更有“底氣”。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鼓勵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解決青年初創項目(企業)面臨的融資信息不對稱、融資落地難等問題,共青團中央和廣東省政府合作共建、依託廣東股權交易中心運營,廣東中青創投企業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中青創投”)為專屬服務機構的“中國青創板”應運而生。截至目前,“中國青創板”累計上板3663項,其中企業1497項,項目2166項,共48個項目及企業成功獲得投資5.31億元,通過創業孵化和各類資源導入等方式,推動超過500家青年企業在廣東落地生根。
“‘中國青創板’將繼續發揮平臺效應,立足廣東、對接港澳、面向全國,推動更多初創企業上板掛牌展示,拓展對接更多青年創業項目和服務資源。”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副書記武一婷說。她勉勵青年創業者們要“居南天,問天下,引領風氣之先”,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打造青年創業服務新方式
“‘中國青創板’為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和企業提供孵化培育、規範輔導、上板展示、投融資對接等綜合金融服務,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青年小微創新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訓練場和孵化場。”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潤才說。
廣東青年創新創業服務的觸角,正進一步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延伸。
在梅州,越來越多青年選擇回鄉創業。客天下順天鄉創孵化基地總經理胡振天介紹,通過鏈接高校、科研機構資源等18個合作機構,整合超過260人的專家智庫資源,孵化基地為返鄉青年創業集資集智,目前已吸引入駐青年企業32家,助力培育了不少“新農人”典型。
“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創新創業相關的活動非常頻繁,但三四線城市的活動較少,建設鄉村孵化基地,正是要我們扮演好‘陪跑教練’的角色,引導返鄉創業的青年動態性調整定位和發展,孵化一批持續性創業者。”胡振天說。
為構建“線上+線下”全生態鏈服務體系,在廣東,覆蓋10個地級市,包含中國青創板孵化基地、中國青創板項目落地示範區等4種類型的逾30個服務站點已經鋪開。通過整合當地創業相關扶持資源,服務站為“中國青創板”掛牌項目的順利落地發展提供支撐。
以打造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國青年“雙創”生態為目標,2017年,廣東光大產業集團與團省委合作成立了中青創投,促進青年創業公司與“中國青創板”優勢資源協同整合,推動一批青年雙創項目上板孵化,3年來,累計推動超2000個青年創業項目上板,舉辦“雙創”活動近160場次。
“未來我們將打造公益性服務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服務新方式,致力於為青年創業項目提供更優質的培訓服務,同時引入更多社會資本。”李潤才說,尤其在鼓勵青年做核心科技項目創業時,幫助對接更多專業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孵化。
推動建設港澳項目專板
國家創新新活力、科技發展新希望,關鍵在於培育一批創新型青年人才。如今,作為科技創新強省的廣東正大力推進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鼓勵“雙創”,加快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武一婷介紹,團省委探索打造了“青創賽”“青創板”“青創營”等六大青創品牌,形成了以“創青春”大賽為核心的青創服務體系,通過競賽、培訓、融資對接等青創服務,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為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樂聚機器人”於2016年獲得“創青春”比賽金獎。“如今創業的主流,是以‘硬科技’為主,青年創業不應該再通過比拼價格獲得優勢,而應該思考如何利用技術賦能推動製造業轉型。”樂聚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EO常琳說。
為幫助港澳青年融入大灣區,給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武一婷介紹,廣東將重點做好港澳項目展示專區的建設,推動與具有港澳背景的風險投資機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提高港澳項目在內地創業的成功率與市場轉化率。
接下來,中青創投將新增輔導上板、對接服務“中國青創板”優質上板項目(企業)不少於2000個,重點推動港澳青年項目上板,其中港澳項目不少於200個,並建設港澳項目專板。
撰文:陳理 錢明雅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青創板”賦能青年創業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