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劉世錦:GDP指標不應成掛帥指標,新基建要防一鬨而起

財經 第一財經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22日在天風證券(601162.SH)“2021資本市場年度策略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逐步迴歸正常軌道,形成中速增長平臺後,應採取更加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增長指標,並且需要通過激發與中速增長期相匹配的新結構性潛能。

劉世錦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應採取更加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增長指標,即“就業指標打頭、GDP指標收尾”的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採用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和新增就業人數指標,並沒有形成城鄉統一的就業狀況指標。”劉世錦說,因為過去受制於城鄉二元結構,農村隱蔽失業難以計算,統計能力也不足,但這種情況已經有了實質性改變,中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數字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

“只要拿出疫情跟蹤那種能力和勁頭,我們完全可能形成全面、客觀、及時反映城鄉就業真實狀態的就業指標,為判斷經濟和就業形勢提供可靠依據”。劉世錦說。

劉世錦:GDP指標不應成掛帥指標,新基建要防一鬨而起

劉世錦指出,GDP指標不應再成為“掛帥指標”,應該是預期性、結果性和後置性的指標。事實上,如果包括就業指標、居民人均收入、物價水平、宏觀槓桿率、全要素生產率等指標處於正常或好的區間,GDP增速就是適當的。

隨著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到中速後,“十四五”期間,中國會呈現“1+3+2”的結構性潛能框架。

劉世錦分析,“1”個龍頭引領,即城市化、都市圈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中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今後5~10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將提供中國70~80%的增長潛能”。

補足“3”大短板,即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強,這是真正的堵點。“儘管我國‘放管服’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壟斷,補這個短板將有利於全社會降成本。”劉世錦認為,今後十到十五年時間,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應力爭實現翻番,由現在的4億人增加到8~9億人,“補這個短板將有利於擴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同時擴大人力資本”。

“2”即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兩個翅膀賦能,這是全球性、中國具備一定優勢的新增長潛能。

“然而,這些結構性潛能還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政策的束縛,而且這些束縛往往是看得見、抓不住的。”劉世錦建議,下一步應當從“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空間規劃和公共資源配置改革、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高水平大學教育和基礎研究領域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使這些結構性潛能得以“變現”。

劉世錦強調,政府不應再給地方和企業戴帽子、發牌子,應大幅度減少或取消產業補貼,“比如近期很熱門的新基建就不適合作為短期刺激政策工具,政府不應直接幹預,應遵循市場規律和產業規律,要防止一鬨而起,最終留下一堆無效投資和爛尾工程”。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劉世錦:GDP指標不應成掛帥指標,新基建要防一鬨而起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