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洪鶴大橋正式開通,珠海東西向主通道僅依賴珠海大道的局面終告結束。大橋的這一頭連接著金灣新的主城區航空新城,另一端接入直通香洲的快速路網,給東西城區的互動提供了便利,為發展加碼提速。
事實上,近年來,像洪鶴大橋這樣的重大項目正不斷為珠海西部地區注入活力和機遇,帶來變化與人氣。尤其是“十三五”以來,在金灣這片土地上,築起了新城、建起了大橋、修起了公園、蓋起了廠房……
從灘塗澤地起步,承載金灣區主城區功能的航空新城建設發展不斷提速,在今年的“兩會”期間,金灣終有底氣喊出徹底告別“有區無城”;珠海國際健康港開港以來,引來了多家“潛力股”種子選手的入駐;隨著鄉村振興等相關工作的推進,更近美麗整潔的農村新貌展露出來,嶺南水鄉畫卷徐徐鋪開。
數據顯示,2019年,金灣區GDP達339.10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06元,固定資產投資285.16億元,增速達48.3%。與2016年對比,GDP增速連續三年超9%,超過珠海市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三成,人才數量翻了兩倍。
●董謙君
新城之變
“有區無城”歷史面貌徹底改變
從航空新城登高往東遠眺,泥灣門水道出海口上,洪鶴大橋飛架其間,為海濱之城再添一道海上風景。金灣路上,聽海浪拍岸;“情侶”路邊,享清風拂面。走進航空新城,兩側高樓林立,道旁花木叢生。金山公園遊人如織,圖書館內讀者如雲。一座品質、文化、宜居的海濱城市面貌正越來越清晰。
不過,這樣的成績非一日之功。事實上,在金灣建區的近20年來,“有區無城”的狀況一直備受詬病。發展產業,引進人才,若缺少了城市的承載,則難以為人才提供高品質的生活配套服務,長久以來不利於區域的持續發展。
破題之舉在於航空新城的建設。進入“十三五”以來,航空新城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道路建設拉開佈局框架,招商引資注入新的活力,加之一系列綜合配套項目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以航空新城為代表的金灣區城市面貌很快就有了大的改觀。
從一組數據可以看出些許端倪。2016年以來,金灣區在固定投資方面保持高速增長,從144.52億元增至2019年的285.16億元,前三年的增速分別為16.5%、23.3%和19.6%,2019年增速更高達48.3%。
連年遞增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城市建設無疑是其中的重要板塊,也體現了金灣區立志摘掉“有區無城”這一帽子的決心。在今年6月,“‘有區無城’歷史面貌徹底改變”,這樣的表述首次出現在區政府工作報告中。
城市之變,讓如今的金灣更有底氣。去年以來,在3.8平方公裡的金灣航空新城核心區內,金灣區市民服務中心、公共文化中心等新地標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市最大的公共圖書館落成後,已成為家庭出行,親子活動的又一打卡點。
目前,金灣航空新城核心區內還引進了包括毛林惠豐酒店、華髮西部商都等在內的多個大型商業綜合體、高端服務業等項目,加上居住配套等住宅小區項目,引進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
此外,航空新城中學、金銘小學、航空新城第二幼兒園和建築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的片區鄰裡中心均在加緊施工。隨著基礎設施配套日趨完善,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正在快速形成。
還有預計明年底基本建成的市民藝術中心。該項目地處航空新城的中心地帶,是核心建築之一。形似飛鳥的建築外形設計同出於北京大興機場的設計團隊,建築功能主要包括劇院、音樂廳、科技館、藝術展廳及商業配套設施等。
新城建設是為承載人口,發展產業,如今,這樣作用效果也在陸續展露出來。“雙腳”是最好的投票,2016年年末,金灣區的常住人口數量為15.65萬人,而到2019年年末已增至19.46萬人。據預計,到明年底,航空新城核心區將完成近七成規劃建築面積的建設,為迎接更多的新金灣人做好準備。
產業高地
生物醫藥產業產值佔全市超六成
今年9月,珠海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新廠房在金灣紅旗奠基。新廠房的整體投資金額達6.7億元,建成投產後產能可達年產2億標箱。
作為1985年落戶珠海的國際著名企業,珠海可口可樂伴隨著珠海經濟特區的發展而成長。此次“西進”建設新廠正是看中了當地優秀的營商環境和出色的地理區位。
“位於金灣的新廠將作為可口可樂中國系統在粵西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未來將進一步發揮金灣的地理通達優勢擴展區域業務。”珠海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汕表示。
把目光投向海上,在三灶南側海域,裝機總容量30萬千瓦的廣東能源集團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首批風機在11月18日成功併網發電,標誌著金灣海風場由基建正式轉入投運階段。一望無垠的大海上,伴隨著陣陣海風,徐徐轉動的風機將源源不斷的海上風能轉化為清潔電力送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千家萬戶。
類似重大項目的進駐,不斷補齊著金灣的產業版圖。今年金灣區列入市重點計劃項目就有61個,同比增長1.9倍,年度計劃投資202.59億元,同比增長4.3倍。除了上述海上風電外,珠海航展中心配套服務設施提升工程(一期)項目已完工,珠海國際健康港等16個項目已提前完成全年投資任務。
而隨著公共服務中心,孵化平臺等項目機構的不斷完善和建設,更多具有潛力的創新型項目也在向金灣靠攏。今年10月發佈的全省生物醫藥與健康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中,金灣生物醫藥產業園名列全省十大產業特色園區之一。
目前,投資約20億元的珠海國際健康港已建成建築面積達28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產業孵化器,不僅有符合GMP標準的廠房,還有醫學動物實驗中心、仿製藥質量研究中心、生物醫藥檢驗檢測中心、食品藥品審評認證中心、分子影像創新研究院等產業公共服務機構。
10月17日,國家科技部“數字診療裝備研發”——近紅外熒光成像術中導航系統項目產業轉化基地在珠海金灣揭牌。這一入駐健康港的項目成果轉化有望在日後通過在術中對病灶的實時導航定位,提高腫瘤術中診斷精度、降低術後複發率。“金灣生物醫藥產業要素齊全,形成行業內完整閉環,與項目發展所需的體系匹配度較高,產業孵化可在此獲得更多的便捷條件,進一步發展壯大。”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總經理遲崇巍表示。
近年來,隨著泰諾麥博、綠竹生物等一批創新企業及其高科技項目紛紛進駐,目前,金灣已聚集了12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2019年實現總產值超過220億元,佔珠海全市的三分之二。其中全區規模以上生物醫藥產值157.2億元,同比增長21.1%。接下來,金灣還將不斷通過優質項目的產業集聚完善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生態鏈,打造生物醫藥千億產業集群。
如今,金灣區航空、新能源、生物醫藥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活力逐漸展露,傳統優勢製造業穩步發展並進一步尋求轉型升級。2019年,金灣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84.59億元,增長4.8%。在即將進入“十四五”之際,以“工業立區”的金灣正穩步向著“工業強區”邁進。
民生多姿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一個地區發展得好不好,生活在這裡的群眾最有發言權。“十三五”以來,金灣堅持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走進名家講堂,聆聽文學大家分享有趣的觀點,對生活的感悟。幽默的話語不時引起陣陣掌聲,臺下觀眾產生共鳴,度過一個美好的週末。這樣的名家活動如今在金灣區並不少見。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著名小說家麥家、“鯤龍”AG600總設計師黃領才都曾先後到訪金灣分享其各自領域的故事。圖書館內時常上演的名家對話,受到群眾的熱捧。
自去年國慶金灣區圖書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金灣區文化活動開展有了新的陣地。成為金灣大小朋友們親子活動的週末打卡首選地之一。隨著新館的投入使用,金灣區的圖書館面積從2016年的3510平方米猛增至32594平方米,藏書數量也從2016年的13.34萬冊增至44.45萬冊。
文化生活的變化折射出民生事業的多姿。近年來,金灣區在民生方面不斷加大投入,教育、養老以及社區文化建設等同步推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航空新城,金山公園的大片綠地每週都迎來數千名遊客休閒打卡。而以此為中心,往東的金灣情侶路海岸線,往南的中心河溼地公園均不過1公裡距離。從2016年以來,金灣區每年都在增加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數量從14個增至今年的25個,人均綠地面積從27.71㎡增至28.89㎡,在“家門口的公園”休閒成為金灣人的常態。
隨著城市發展提速,人口集聚也帶來新的民生課題。公立學位供應緊張的問題亟待解決。“十三五”期間,通過對原有學校的改擴建以及推動一批新學校建設,金灣區每年都保持著一定的公立學位數量增加。從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累計增加公立學位數量達7555個,有效緩解了學位緊缺的問題。
幼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五年來,醫療衛生事業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如日前金灣區首個規範化發熱門診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珠海醫院落成揭牌,發熱病人可不出診療區一站式全閉環就診,實現源頭上風險可控,提升對群眾就醫的安全保障水平。
通過持續推進如三灶鎮衛生院、金灣區精神康復醫院、小林醫院等擴建、新建項目,金灣區在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的同時,構建更加合理的區域醫療服務體系,與各鎮衛生院、22個村(居)衛生服務站構建醫療聯合體,目前已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病及危重疾病到大醫院的分級醫療體制。此外,目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到金灣所有村(居),讓金灣人在“家門口”就醫、養老成為現實。
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據統計,2019年金灣安排九項民生支出46.63億元,增長3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8萬元。未來,金灣區將更加註重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聚焦
促創新強產業奮力打造活力品質新金灣
站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開局的交匯點,金灣區將如何把握機遇,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金灣區提出,要充分發揮金灣區產業良好基礎優勢,不斷在體制機制、平臺建設、轉型升級、招商引資等方面努力創新突圍,奮力打造活力品質幸福新金灣。
廣泛集聚創新要素建設科技創新強區
為增強企業創新活力能力,目前金灣區提出要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推動科技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並努力擴大創新家族成員,聚焦全球製造業高端創新資源,實行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重點瞄準並引進一批孵化成功、需要擴大規模卻發展空間受限的項目,力爭讓其在金灣落地生根。
創新土壤的培育需要全方位部署,持續性推進。如目前金灣區就正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標準地”招商機制,建立招商項目評價機制,促進創新項目加快落地。此外,金灣還提出將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引入商業保理、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區塊鏈金融,引進私募股權基金,為企業持續創新輸送金融血液。
在提高公共平臺創新水平方面,金灣區將積極參與“兩點兩廊”建設,加快珠海國際健康港二期(南拓區)建設,將健康港打造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驅動器;將珠海國際動力港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新能源產業綜合服務中心;推動新材料研究院成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同時,加強政校企合作,提升眾創中心、實驗室、孵化器等公共平臺與企業等創新主體資源共享、融通創新,共同打造高水平的科創聯盟。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高端製造強區
製造業穩,經濟穩;製造業強,金灣強。目前,金灣區正制定製造業產業集群五年規劃,著力培育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和百億級製造業領軍企業。其中,用好珠海國際健康港、珠海國際動力港、新材料研究院等平臺集聚作用和創新資源優勢成為關鍵。
金灣區提出,將發揮珠海國際健康港資源集聚作用和行業龍頭“鏈主企業”效應,深耕生物創新藥、抗體藥、疫苗研發和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產業,著力培育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發揮珠海國際動力港技術集聚作用,建立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提質增效,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向上下遊延伸,著力培育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
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的過程中,金灣區將開展重點企業和關鍵技術企業產業鏈分析,在強鏈控鏈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其中,就包括髮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制定“隱性冠軍”培育計劃,提高企業產品在細分市場競爭力。此外,還將充分發揮畝產效益評價機制作用,激發活力提高效能。
■數讀
金灣區“十三五”成績單
2016-2019年,金灣區GDP從227.24億元增至339.10億元,前三年的同比增速達到或超過9.1%。第三產業佔比從2016年的27.6%提升至2019年的30.6%。
金灣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僅為29746.2元,2019年增至38406元,4年增長接近30%。
2016年至2020年,金灣區引進人才數量分別為1609人、2212人、3305人、4911人、6717人,實現五年翻兩番。
2016年年末,金灣區的常住人口數量為15.65萬人,2019年年末增至19.46萬人。
從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間,累計增加公立學位數量達7555個。
金灣區社區體育公園數量從2016年的14個增至今年的25個,人均綠地面積從27.71平方米增至28.89平方米。
2019年,金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總產值超過220億元,佔珠海全市的三分之二。其中全區規模以上生物醫藥產值157.2億元,同比增長21.1%。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珠西繪築宜居宜業宜遊生態新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