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吳曉球:未來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過去40年更復雜

財經 第一財經

“未來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過去40年的更復雜。”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吳曉球在2020中國應用經濟學年會表示。

吳曉球:未來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過去40年更復雜

12月4日至5日,2020中國應用經濟學年會在北京舉行。吳曉球在會上發言時強調,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15年,正是中國經濟學大發展的輝煌時代。但未來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過去40年的更復雜。

“解決吃飯的問題,只要把體制變了,不要走計劃經濟,走市場經濟道路,我們就能吃飽。但是不見得走市場經濟的道路就一定能富裕起來,那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是市場經濟。我們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不僅是體制問題,還有大量政策需要研究。”吳曉球說。

他舉例,過去我國設立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現在在重要地區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港),都是在走向中等發達國家升級版的改革開放,但涉及到很多具體問題還沒有頭緒,這給經濟學界留下探討的空間。

再如,新時期的區域發展,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圈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版圖,但是目前中國的基尼係數表明貧富差距仍然較大。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協調、產業政策如何分佈、如何擴大財政政策關於實現共同富裕、公平的作用,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

在提及金融時,他強調中等發達國家一定是全局性的金融經濟,包括人民幣如何實現國際化,這是遠比加大WTO更復雜、更難解決的問題。“科技和金融結合產生了科技金融。現在對科技金融批評的聲音很多,不過沒有技術的進步無論是金融還是產業,它都很難有新的競爭力。”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吳曉球:未來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可能比過去40年更復雜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