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蒼蒼的阿爾山原始森林裡,今冬的第一場雪正漫天而來。城區北郊,阿爾山一中——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的校園內,朗朗書聲正衝破北風,給這個不足7萬人的邊陲小城注入冬季裡難得的盎然生機。“用北京的教育水平留住小城裡的人口,提高了下一代的教育水平,‘貧困’才能在這裡徹底劃上休止符。”阿爾山市委常委、副市長,來自北京東城區的扶貧幹部高偉對記者說。
高偉
從每平方公裡人口密度2萬人的北京東城區,踏入7400多平方公裡,人口6.8萬的邊陲小城,扶貧幹部們的第一個感覺是:人真少啊,而且還在越來越少!本應是城市建設主力軍的中青年人,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或攜家帶口搬走,或由父母中一人前往陪讀,紛紛搬到幾百公裡外的興安盟盟署所在地烏蘭浩特。沒人建設,沒人消費,青少年一天比一天少,怎麼看,扶貧工作都難有長效:即使一時輸血使得貧困線下的居民暫時脫貧,一旦幫扶停止,未來絕難樂觀。
阿爾山最缺的,也是東城區比較擅長的。“如果搭建起暢通的橋樑,讓東城區的教育資源能在這裡發光發熱,一定能給孩子們創造出光明的未來。”高偉說,只要孩子們的教育需求被滿足,勢必能留住他們的父母,留住一座城市建設和消費的主力軍。
本就是教委幹部的高偉立即向東城區委區政府報告,牽線搭橋,促成北京二中和阿爾山一中結成對子,成立北京二中阿爾山分校,將阿爾山一中納入北京二中教育集團統一管理,由北京二中教育集團派遣教師前來支教。剛剛退休的北京二中分校(初中部)常務副校長徐傑帶領精兵強將,將二中教育集團的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了這裡。
走進阿爾山一中的教室,高二的學生們正在通過跨省教育專線網絡,和北京二中的同學一起上物理課。二中教師的授課內容,跨越1000多公裡,清晰地傳遍這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北京老師提出的問題,阿爾山的學生們同時舉手作答。
高偉說:“2018年,促成學校結對之後,我們發現如果單一採用互相派人支教、學習,成本過高,於是想到了網絡課堂的方法。開始想用QQ或微信,覺得成本最低,但是實踐了一下,發現還是無法讓孩子們完全同步上課,最後才採用了教育專線的方式。”教室經過改造後,完全消除了迴音,網絡也沒有延時。“去年6月,內蒙古黨政代表團訪問北京,蔡奇書記帶領兩地代表團還專門到二中調研,走進同頻互動教室,聽了課。”為進一步擴大支教成果,東城區又選出6所中小學分別與阿爾山剩餘的5所學校全部結對,讓北京的師資力量更深更廣地服務於阿爾山的教育脫貧工作。
在疫情未起之前,京蒙兩地教師學生頻繁往來。高中部學生連續前往北京二中學習交流。在北京,阿爾山的建檔立卡戶孩子還通過京蒙研學項目,遊覽了天安門、國家博物館、清華北大等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高等學府。“有的家長感嘆,若是沒有京蒙協作項目,許多孩子十年內都不一定能見到天安門。”高偉說。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先進教育理念進大山,用北京的教育水平留住小城裡的人口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