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
據日本朝日新聞消息,美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於當地時間12月20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去世,享年90歲 。
傅高義生於1930年,曾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1993—1995年,曾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負責東亞事務的情報官。他精通中文和日語,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
在哈佛有著“中國先生”稱號的傅高義,被中國人所熟知,是緣於他的著作《鄧小平時代》在中國的出版。
1961年,傅高義進入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現名“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社會和政治,併為自己取了“傅高義”這個中文名字——“‘義’在中文裡意味著有很高的道德標準,這正是我想追求的”。費正清1973年從東亞中心退休,比他小25歲的傅高義接任中心主任一職。
尼克鬆當選美國新一任總統後,費正清與傅高義等十幾位研究中國的美國學者給尼克鬆寫信,“我們說現在是跟中國接觸的好機會”,併到華盛頓找國務卿基辛格談話,就中國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傅高義曾多次來到中國進行訪問和調查研究。
2000年從哈佛退休時,傅高義決定專注於研究在他看來對理解今天中國最為關鍵的問題:“1978年後中國轉型的性質;究竟是哪些力量在推動這場變革,又是哪些力量在抵制這場變革。成百上千萬的中國人在這場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中扮演了角色,但處在所有變化中心的人物是鄧小平。”
讓美國人更好地瞭解中國,是傅高義寫《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這本書的初衷。2011年,花十年時間寫作完成的《鄧小平時代》英文版正式發行,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被讚譽為“瞭解當代中國的必備著作”。2012年3月,這本書擊敗了基辛格的《論中國》,獲得2012年萊昂內爾·蓋爾伯獎。
與此同時,這本書也引起了中國大陸眾多出版社的關注。傅高義當時已將著作的中文版權委託給香港中文大學,而與香港中文大學聯繫該書版權的大陸出版社已達30多家。2012年1月,時任三聯書店出版社總編輯的李昕和編輯飛往香港,與傅高義面談,“光是談話提綱我們就寫了3頁紙,很怕沒有充足時間交談。”
令李昕沒有想到的是,談話氣氛極融洽,傅高義幽默風趣的談話風格感染了大家,他準備的提綱基本沒用上。李昕回憶,談話還沒有完,傅高義忽然站起來說:“我已經作出決定,這本書交給三聯出版。”
在出版合作過程中,李昕表示,傅高義是一位親切和藹、謙遜儒雅的老人,同時又是一位治學嚴謹、精益求精的學者。《鄧小平時代》出版後,他從未停止過修改。他不止一次說,如果書中史料有誤,不管誰指出的,他都願意改正。此外,他在堅守獨立學術立場的同時,對編輯的建議表現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處處顯示出大家風範。擔任這本書翻譯工作的山東大學教授馮克利,與傅高義通過電子郵件對翻譯的細節進行溝通,有時一天要互通電子郵件好多次。
2013年1月18日,《鄧小平時代》簡體中文版在北京、深圳、成都三地聯合首發,首印50萬冊平裝本發行一空。
書中對於許多中國問題的解讀,在當時的中國讀者看來是新鮮的,其中也存在偏頗。而正如傅高義在這本書的中文序言中所言:“時代在變,看法也在變,不過,我相信,討論的過程和不同的見解會為增進理解提供更多的新機會。”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去世:他的鉅著《鄧小平時代》讓中國讀者感念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