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華為國大正:iMaster NCE提供強大助力

科技數碼 手機之家

當前,5G建設逐步進入大規模建網階段,全球已建成超過80萬個5G基站,建設規模還在迅速增大中。與此同時,為了緊跟數字化浪潮,抓住發展機遇,各行業企業紛紛向“雲”敞開了懷抱。

我們知道,5GtoC和toB業務要成功,需要一張高質量的5G網絡,而5G建設是承載先行。那麼,接下來2021年,電信運營商該如何建設靠譜的承載網,支撐了自身5G承載網以及企業上雲需求?

在剛剛舉行的華為共贏未來全球線上峰會(Better World Summit)上,華為NCE數據通信領域總裁國大正介紹了5G及雲時代,運營商如何基於iMaster NCE,打造“自動駕駛”數通網絡,實現運營商自身以及千行百業企業的商業成功。

華為國大正:iMaster NCE提供強大助力

雲與5G時代,承載網需滿足新需求

全球疫情蔓延使得線上遠程辦公、在線學習、網絡娛樂等加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企業上雲速度。據Synergy Research數據,2020年第3季雲端服務市場規模年增33%,達330億美元,甚至還優於第2季年增32%增幅。

對此,國大正表示,百萬企業上雲以及5G規模建設,企業需要運營商搭建一條與之匹配的網絡“橋樑”,為企業及個人提供全雲全網聯接服務。同時,企業上雲也必將驅動運營商網絡運維向智能化方向演進。

企業新需求,驅動承載網絡變化。國大正從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首先,5G網絡帶來新需求。5G網絡除了讓5G站點密度增加外,在核心網的控制面網元層面也採用了雲化部署方案;在用戶面,5G核心網需要下沉部署。此時,承載網的連接從此前“點到點”,轉為“點到多點”,使得承載網連接數量提升幾個數量級。

國大正認為,這些變化對5G承載網設備快速部署、站點自動化、站點業務質差感知、靈活調整、主動維護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雲業務發展帶來新需求。隨著企業上雲加快及SaaS流量的激增,雲業務對網絡帶來的變革,不僅僅體現在數據中心及數據中心網絡這樣的基礎層面。企業上雲、多雲協同正在成為雲網融合的新重點。

講到此,國大正分享了華為雲的一個真實案例。電商上海蘑菇街想開通2G帶寬專線。但運營商評估表示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開通,遠不能滿足上海蘑菇街需求。怎麼辦?華為提出與運營商打造雲網融合方案,構建網隨雲動新能力,為企業客戶提供雲網資源一體化服務和電商化體驗。

最後,雲網融合面臨挑戰。一方面,從資源的申請和開通來看,雲商提供的雲服務都可自助訂購、分鐘級開通,並可靈活調整帶寬、流量包。但運營商在申請專線,特別是跨省專線時,往往需要兩週到一個多月時間。因此,雲商與運營商在業務開通時間上的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從網絡資源的SLA保障來看,雲服務強調極致體驗,運維上要求先於客戶發現問題。但運營商提供的傳統專線業務,缺乏對實時帶寬、時延等測量機制及主動調整手段,很難實現網絡SLA可承諾。

學習高鐵服務模式,提升“網絡服務化能力”

既然企業上雲對傳統的IP網絡有著更高的要求,那如何才能更好地為上雲企業保駕護航?對此,國大正介紹,華為通過對醫療、教育、OTT、金融等各行業客戶上雲需求分析後發現,網隨雲動需要提供多個“網絡服務化能力”,才能實現雲網業務一體訂購,一站式開通、自助服務能力。

也許很多人都不清楚什麼是“網絡服務化能力”,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這一概念,國大正舉例表示,我們可以將熟悉的高鐵服務業務做類比。高鐵網需要建好鐵路,按時發車,並提供快車慢車、一等座、二等座等服務,這些服務發佈在12306票務網站上,由客戶按需選擇。

類比高鐵網,IP網絡基於SRv6協議的可編程能力,提供差異化的SLA網絡連接能力。其中通信方面的網絡控制器,就相當於高鐵網票務系統,掌握著全網的拓撲信息,並將網絡差異化的連接能力發佈出去,上雲企業就可以像乘車人選擇快車、慢車、一等座、二等座等一樣,選擇合適的網絡連接服務。

為了實現網絡服務化能力,華為打造了iMaster NCE自動駕駛網絡管理與控制系統。該系統能夠實現物理網絡與商業意圖的有效連接,向下實現全局網絡的集中管理、控制和分析,面向商業和業務意圖使能資源雲化、全生命週期自動化,以及數據分析驅動的智能閉環,並向上提供開放網絡API與IT快速集成。

國大正介紹到,華為iMaster NCE網絡控制器提供了Topo(拓撲)、連接、分析三大服務,滿足企業一跳入雲的業務要求。

具體而言,首先,在售前階段,網絡資源的可視非常重要,能夠幫助運營商根據企業分支位置、雲池資源,找到最佳的網絡匹配位置。

為此,華為在Topo服務中提供了兩大關鍵能力。其一,華為提供了Underlay Topo服務,控制器根據BGP-LS上報的數據信息,提供全網Topo服務,及基於時延、帶寬、跳數等多因子算路能力。

其二,華為提供了OverLay Topo服務,基於入雲業務的SLA要求,提供不同等級的OverLay隧道Topo服務,並可以API形式對外發布,方便入雲應用靈活、按需調用。此外,網絡控制器還可根據站點、雲池位置、成本等信息,進一步擴充算路因子,為企業用戶提供更為靈活的資源可視和調動能力。

基於控制器,運營商可以在其IT系統提供豐富的應用。為此,國大正舉例說,比如在時延圈及雲池推薦服務方面,運營商根據企業分支位置信息及企業對雲的選擇,讓控制器可根據CPE的接入位置,給出入雲業務的時延等高線;並根據成本、時延、帶寬、可靠性等條件,給出符合的雲池資源和專線資源。

此外,基於Topo服務,運營商還可以提供套餐推薦,就像打車軟件的快車、專車、優享等不同服務,實現網絡時延、帶寬、可靠性等差異化服務變現。

其次,在售中階段,控制器能夠讓網絡業務的開通像申請虛擬機一樣便捷。為此,華為通過網絡連接服務,提供了三個層次的自動化能力。

一是網絡層自動化,華為基於SDN網絡架構,在網絡設備上引入SRv6協議及控制器,實現網絡資源按需自動化調度;二是業務層自動化,控制器提供了入雲連接的API,屏蔽掉VPN等網絡細節,通過對接客戶編排器,實現跨雲跨網業務自動化打通;三是租戶級可視化,通過運營商提供的雲門戶,客戶可一站式訂購和打通雲網業務。最後實現開通過程可視,為客戶提供京東式送貨體驗,可以實時看到業務開通的進展。

最後,在售後階段,傳統IP網絡由於缺乏對時延、帶寬、丟包等檢測機制,及調整手段,很難實現網絡可視化及可承諾。華為提供了網絡分析服務,藉助AI、大數據等技術,讓運營商的雲業務具備智慧化能力。

對於運營商的售後服務能力,國大正認為運營商應該從兩方面增強維護能力。其一,租戶的自助服務。NCE可以上報SLA檢測數據,預測SLA履約趨勢,並給出擴容建議,租戶可自主對業務進行監控和管理,降低投訴。

其二,通過主動運維,並基於AI+實時的流量、質量大數據分析,對雲網業務進行主動預測,提前發現隱患,在網絡還未發生問題時,提醒運維人員主動優化,讓業務處於最優狀態。

5G規模建設挑戰咋破?升級“規建維優”全流程

5G進入規模建設期。新增網絡必然會運營運維人員帶來新挑戰。中國移動南方某公司,在5G承載網建設階段,每個CSG(Cell Site Gateway,基站側網關)上站部署至少需要30分鐘。此外,無線基站上線後,基站電路開通也需要35分鐘以上。而且,該南方公司今年建設了2萬套設備,新增了100多人員的工作量。

韓國某運營商,在規模發展IPTV業務後,由於承載網丟包問題,導致一個小時內,引發超2000次的IPTV業務投訴。究其原因,韓國該運營商承載網缺乏網絡可視化手段。維護人員只能逐段檢測定位,花費了很長時間才找到故障點。

因為5G建設,承載先行。所以,國大正表示,通過華為與運營商兩年的5G網絡建設實踐來看,5G承載網需要在規、建、維、優全流程上提升自動化、智能化能力。如此一來,預商用才能大幅降低部署和維護難度,從而匹配5G規模建設,滿足運維降本增效的訴求。

在建設階段,華為提供了站點自動化能力,可實現分鐘級加站,包括設備部署、基站電路開通,幫助運營商快速建網。比如,在無線基站上線後,承載網要配合開通電路,傳統做法是需要在網管上手工完成業務配置,路徑設置,往往需要耗費半個小時時間。華為在控制器上提供了站點自動化方案,通過設備自動化上線能力,基礎配置模板化,一站式快速配置等技術,對接運營商工單系統,實現電路自動激活,為運營商提供分鐘級的加站能力。

在維護階段,為了解決基站連接業務不可視、難維護問題,華為引入AI+大數據的智能運維能力,實現基站連接故障“1分鐘”發現、“3分鐘”定位、“5分鐘”修復能力,5G承載網具備業務質量可視、快速感知故障;故障快速定界;故障快速修復能力。

在優化階段,據國外機構數據顯示,今年疫情使得全球流量增長40%到70%,此外,這些高流量區域位置在不斷轉移。在這種情況下,網絡很難通過現場施工人員擴容來解決。華為控制器提供的網絡流量調優功能,藉助網絡流量地圖及基站質差地圖可視體系,可以自動識別出擁塞的鏈路,通過智能分析定位出原因,分鐘級實現網絡優化。

觀察:iMaster NCE,成網絡自動駕駛落地“利器”

縱觀全球領先運營商,均在大力發展雲及5G。比如中國運營商高層,多次在演講中提到,要推動自身雲網融合,希望抓住百萬企業上雲帶來的巨大toB市場;還要規模建設高質量5G網絡,將AI引入到5G中,實現網絡自動化、智能化運維管理。

通過國大正介紹,我們可以看到,華為iMasterNCE可謂網絡自動駕駛網絡重要一環,與雲端AI、設備AI一同構成數通自動駕駛網絡整體解決方案。

一方面在雲網場景提供網隨雲動、售前售中售後全程電商化體驗;另一方面在5G場景提供規-建-維-優全流程自動化能力。iMaster NCE還為骨幹/城域/電信雲等場景提供智能路由分析、端到端自動化等能力。

數據顯示,過去的三年,全球運營商,在其數通網絡商用了1000多套iMaster NCE方案。大量商用成功實踐案例說明,iMaster NCE數通自動駕駛網絡方案名副其實。

可以預見,在5G與雲時代,一個網絡運維自動化、智能化的世界正在到來。

作者:黃海峰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華為國大正:iMaster NCE提供強大助力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