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影視和綜藝節目中“她力量”的話題,在2020年達到了頂峰。綜藝市場上,“姐姐團”橫空出世,這群顏值、實力與人氣兼備的女藝人們,似乎一舉一動都能登上熱搜。
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了不起的女孩》,以陸可(李一桐飾)、沈思怡(金晨飾)雙女主為線索,以她們職場之中的成長蛻變、感情之中的愈發成熟為脈絡,再現了“她力量”在影視劇中的崛起。
不止是“抓馬”,窺探真實的情感世界
過往的影視劇,很多之所以給觀眾以懸浮感,就是因為它們為了衝突而衝突,強行製造各種“抓馬”劇情,既不貼近現實生活,也無法讓觀眾產生共鳴。
在這一點上,《了不起的女孩》似乎有點反其道而行之。劇集播出至今,三個主要女性角色:陸可、沈思怡、關玥,竟然出人意料的“和諧”。但其實,這種“平靜”的背後,是在追求著某種深層次的探討。主創團隊並沒有將現實衝突直截了當地擺在觀眾面前,而是用極為細膩的鏡頭在窺探真實的情感世界。
劇中,陸可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康之家,長久以來的家庭觀念和教育,讓她在婚戀擇偶的時候將“踏實”“穩重”列為首要參考因素。婚姻生活的底線思維,讓她會在發現成楠出軌時,毫不猶豫選擇分手,這是符合她的情感邏輯的。
而沈思怡,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童年時期父母的爭吵、父親的決絕和母親的衝動,都構成了她對婚姻生活的理解。所以,她才在姚遠提出見家長,暢想結婚生子時,表現出無所適從,最終選擇逃避拒絕。
愛情、親情、友情的糅合,讓劇中人物性格變得更加立體形象。尤為可貴的是,劇中每一個矛盾衝突、感情線索的爆發點,都因為前期鋪陳而顯得格外順理成章。
不止是“註腳”,聚焦奮鬥和打拼
在不少都市劇中,女性角色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推動感情線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為了強化與其搭配的男性角色。也就是說,功能性的作用,某種程度上會大於劇情性的作用。
但在《了不起的女孩》中,真正讓人“上頭”的,其實是兩個都市女孩的奮鬥與打拼。劇中,她們不再是作為“註腳”的存在,而是職場之中真正的主角。
劇中,陸可和沈思怡,前者像極了奮鬥中的你我,後者則滿足了人們對職場精英女性的所有想象。劇集圍繞《生活家》雜誌的轉型升級展開,將時尚圈、媒體人的真實生活畫卷完整呈現在了觀眾眼前。
這其中,有職場轉型的壓力。劇中,《生活家》一度面臨“停刊”的命運,在陸可和沈思怡的爭取下,方贏得喘息之機。但是,傳統雜誌如何穩立互聯網潮頭?每況愈損之下如何贏得廣告客戶的青睞?都成為了擺在陸可、沈思怡面前的大難題。
這其中,有都市中人的披星戴月。稿子被惡意篡改,全員加班;視頻卡被損壞,全員加班;公眾號上新,全員加班……
這其中,也有職場的鬥爭。劇中,陸可新媒體改版方案獲批,《生活家》原主編眼紅嫉妒,竟然想出了篡改稿件的狠招。突如其來的變化,打得陸可、沈思怡措手不及,險些釀成重大公關危機。而後,陸可升任主編,卻遭到其他同事的質疑。各種閒言碎語開始滿天飛,私底下冷落排擠,工作中揶揄搪塞。凡此種種,其實都取材於真實職場,讓人心生共鳴。
不過,《了不起的女孩》一面呈現著職場的殘酷與硝煙,一面又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加油鼓勁。沈思怡的一句“跌倒又爬起,山嶺靜悄悄”甚至被不少人奉為座右銘。可以預見的是,後續劇情中,兩個女孩的相伴成長,將給觀眾提供更多的現實參照。
不止是“甜寵”,也有現實和不甘
《了不起的女孩》卻沒有刻意“發糖”,反倒把鏡頭對準了真實世界的委屈和不甘,讓都市情感劇有了一層現實主義題材的意味。
劇集聚焦原生家庭和單親家庭這一社會話題。“原生家庭的創傷究竟有多大”“單親家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等等,都隨著《了不起的女孩》開播再掀議論熱潮。以沈思怡為例,當下青年人的情感焦慮被進一步放大。
另一邊,該劇又以陸可和成楠的情感經歷,對戀愛和婚姻進行了深刻的對比剖析。談戀愛時,可以花前月下,一時的浪漫可以開心很長時間。但在即將步入婚姻之時,他們面對的是買房的壓力、婚禮的預算、婆媳的相處等等,當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哪怕一件旗袍、一個空調,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很殘酷,但是也很真實。
所謂劇集市場上“得女性者得天下”。如何打破固有思維模式,關注不同的女性人群,探討更加廣闊的女性人生問題,將是所有從業者共同面對的一項挑戰。
重 點 推 薦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了不起的女孩》再現“她力量” 女性視角成影視劇新陣地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