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旅遊 淮海e站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大同街,這條位於市中心地段的街道,它既浸染了現代文明的氣息,同時又蘊藏著過去百年歲月裡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和榮光。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1994年出版的《徐州市志》記載:大同街位於市區中部,東頭向北彎至淮海東路,西接彭城路,長500米,最窄處6米,最寬處27米。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大同街又叫東門大街,因為街東端緊靠徐州古城東門。舊時還稱察院街,這是因為康熙年間,都察院駐在此處,都察院原址後來建了中山堂。

辛亥革命爆發後,一批受新思潮影響的愛國志士,懷抱實業救國的理想,紛紛來到這裡興辦實體。1920年以後,在這條街上興辦實業的商人越來越多,一時間這裡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成為繁華的商業區。講解員彭思說:“徐州的美味佳餚、風味小吃也幾乎全都聚集在這裡,比如凌雲樓、三珍齋、魯興等品牌,至今被人記住,之後一些私人和公營金融機構,也彙集在這條街上,盛極一時。”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講解員彭思在整理資料

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後,察院街改稱大同街。徐州市史志學會副會長李世明說:“東門大街為了多體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東門大街改成了大同街,世界大同的意思。”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李世明

大同街上的鐘鼓樓,於1931年建造,是當時徐州最高的建築,也是徐州市的地標式建築。當初建樓是為了報火警,所以又稱望火樓。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講解員彭思說:“每有火警則先打‘亂鍾’,然後間隔擊響。一響表明火在城北,二響表明火在城西,三響表明火在城南,四響表明火在城東。市民聽到鐘聲後,便按鐘聲指示區域前去救火。”

如今,鐘鼓樓作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立於大同街中心,它的鐘聲將永遠響徹在徐州人的記憶中。

年少時生活在大同街的市民祝老先生,至今還能清晰地記得當年大同街的繁華景象。他說:“小時候到老同昌轉一轉就能聞到茶葉的香味,老同昌對過是浴德澡堂子,旁邊還有那個美芳照相館,誰要能到那照張照片,就能給大家炫耀一下子。”

如今的大同街,因新百貨大樓的開業而再次被關注起來。老同昌茶莊、廣濟堂藥店、三珍齋……老字號的經久不衰,也提醒著市民,這裡見證了徐州盛極一時的熱鬧。

【採製:徐州交通廣播記者李珂  通訊員彭思  】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紅色徐州】由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管理局 、徐州廣播電視傳媒集團聯合製作。

編輯:彭思

資料來源:徐州交通廣播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大同街:承載徐州人的獨特記憶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