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中當豪傑、盛世中得功名,這些都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但中國在千萬年的歷史發展中,總會有不少人不堪忍受世俗的紛擾,或是隻想研究學問,從而隱居於深山之中。他們中有不少人是想尋求心中的一方寧靜,一些人則是想治學,尋得自己的大道。
成為隱士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無一例外都有無比強韌的心志,有獨立的人格,耐得住寂寞,追求思想境界的提升。自古以來,人們認可的隱士都有著寧折不屈、不趨炎附勢、且擁有傑出的才華和學識之人。
當隱士的生活條件也相對艱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樑鴻和孟關那樣舉案齊眉,其樂融融,畢竟“精神快樂”不能當飯吃,陶淵明的一句“草盛豆苗稀”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物質條件豐厚的現代,當隱士已經不需要人們每天都去辛辛苦苦地種田了,再加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隱士世界也被摧枯拉朽般被網絡摧毀。
由於有著莊子、諸葛亮、鬼穀子等大量隱居士帶來的成功案例,再加上人們對於隱居士天然的尊重和敬意,不少有心人開始打起了這片淨土的主意,而終南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終南山位於陝西省秦嶺中段,其地形地貌被認為有王者之氣,是自古以來盛產隱士的名山。從西周的姜子牙開始,到秦時“四皓”、漢時張良、隋唐孫思邈、呂洞賓、金代王重陽等等,都是從終南山中走出來的著名隱士。
不過隨著互聯網的到來,終南山也成了“網紅山”,就在2010年有記者去調查的時候,發現終南山的“隱士”居然已經多達5000餘人。要知道中華文明5000千年來,終南山上有跡可循的隱士不過1000人,而曾在終南山待過的估計有上萬之數。
但是現在僅僅是短短幾年時間內,終南山的“隱士”就已經攀上了古中國5000年來一半的產量,令人昨舌。這些隱士到底是真是假,外人不好評判,但是總有幾名真正的隱士道出了心聲。
“他們都是在逃避工作,而不是來修行的。”一名在終南山待了10年的隱士如此認為。近些年,隨著終南山在網絡上走紅,來終南山隱居的人也突然暴增,嚴重影響到了他們原來的清修。
原本終南山是沒有wifi的,甚至連手機信號都沒有,但是後來隨著驢友增多,遊客大批涌入,終南山周圍的各種旅遊設施也建立了起來。這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這只是對於後來的這些只是居住在這裡,每天卻還需要刷手機,玩遊戲的人來說很好。
終南山完全變成了鬧市,山下還建立了很多酒店。有隱士談到,長期留在終南山隱居的人很少,很多人來終南山修行只是因為山中寧靜的環境有利於人們靜思,等找到了自己心中想要的東西,還是會下山。但是,不少人真正的隱居目的已經變味。
有扛著豐厚的裝備上山的;有白天來打坐,晚上住賓館的;還有人為了躥紅,特地來終南山“隱居”賺取人們眼球的。沒錯,對於“快餐文化”盛行的網絡時代,終南山在當時的確是一個還未讓大家產生審美疲勞的處女地。
但是這塊處女地很快就讓人諷刺得體無完膚,終南山的一場大雪讓不少世人看清了所謂隱士的真面目。大家終於知道,原來只要天氣一冷,他們就會住到賓館裡去,日子過得的確比世俗還瀟灑。
有人批評道,他們都妄想自己可以“飛來飛去宰相衙”,但是姜太公永遠只有一個。他們很多人本就是在現實世界中充滿挫敗感,來到終南山也只是為了逃避,或者就是為了賺錢而來。他們都以為披上了一層“隱士”的外衣,就可以變得神聖和成功,但是終究還是經不起一點審視。而真正的隱士也必定懂得“小隱於野大隱於市”的道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終南山隱士:萬人“隱居”的背後是逃避工作,一場大雪就原形畢露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