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是我們祖先最早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產物。它從選址到佈局都強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因而表現出了山水風光之特色。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沒有深度探尋過門頭溝的人,還真不見得知道在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中,隱藏著一座有著500餘年歷史的古村落。這個村落就是沿河城村,山村建於門頭溝的群山峻嶺之中,有著400來米的海拔高度,在茂密的植被掩映中,一座比較特殊的城堡型的村落坐落於此。
為什麼要說沿河城村是個特殊的村落呢?主要是山村像一座小型的城池,村子外圍一圈都有用石頭砌成的城牆。並且還在東南西北四面都設有一個城門,但要認真說起來,也就是東西兩座城門,東門是通往京城方向,叫做“萬安門”。而西門則是抵禦內蒙與河北關外方向來犯的敵人,叫做“永勝門”。您看,就在兩座城門的名稱上,就感覺挺有意思的。東門的萬安意思是要讓朝廷皇上永遠安寧,不會受到敵人的侵略。另外西門的永勝門,意思是我們對於打擊外來之敵會永遠勝利。
說起城堡的沿河城村,不得不說它的形成與來歷。因為這裡在古時候,是內蒙與關外進入北京的最重要的要塞關口。也是與明長城相連的一部分,明朝永樂皇帝建都北京後,不僅是對京都的人口和經濟關心,最為關心得就是王朝萬裡江山一統後的安定。在對於安全方面,沒有一個皇帝敢對安全不加以重視的,隨著時間發展到了明朝萬曆年時,在這裡專門設置了一個守備營駐紮在此,保衛京城的安全。
村子過去叫做三岔村,在軍隊來到此地後,因山村緊鄰永定河,然而就地取材,用永定河中的鵝卵石建造了,用石頭砌築的城牆。就是這段石頭的城牆,它成為了華北地區唯一的一段用石頭砌成的長城城牆。並且還利用永定河作為護城河,天然地增加了一道禦敵的天然屏障。就是有了永定河護城,後來山村改成為“沿河城村”。
我們說沿河城村雖然是古老山村,但村中的建築基本上都已經是解放後期的建築了,只有古時守備衙門的辦公駐地完整的保留下來,即使是保留下來,其實它也是在被八國聯軍燒燬後,按照原貌重建的古建。還有村中有個解放後建的老郵局,它是馮小剛導演《手機》的外景地。另外就是古老的城門洞,和那些殘峘斷臂的石頭城牆,這些厚重樸實的門洞和牆體,在無聲的記錄著多年來這裡發生的一切,在這個樸實無華的山村之中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據當地老人們傳說,這裡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與敵人周旋,打擊敵人的重要地區。村中也有多人在對敵鬥爭中英勇犧牲,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環境頑強的與敵人周旋,盡最大限度的打擊敵人。所以說,村中的民居等,沒有什麼可來著重言講的,但可是村落的整體構造才是山村對外宣傳的精妙之處。在北京市政府建設一村一貌,一村一品的要求下,沿河城村的獨特形式,入選了“北京市第一批傳統村落”的名錄。
今天的沿河城村,依靠獨特地理環境和優美的自然風景,還有這裡的空氣永遠都是那麼的清新,這裡也成為了城市人休閒郊遊的美好場所。山村盛產蘋果、核桃等,有時間的朋友們來此品嚐這裡的特產,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是不錯的選擇。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這裡的城牆,是華北地區唯一一段,用石頭砌築的長城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