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旅遊 阿杜的旅行世界

“我們張氏這一支,明朝時,原是在甘肅白銀屯墾戍邊的軍將,後來朝代更迭,因為自然災難和躲避戰亂,才輾轉來到了這裡”…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張希奎及其妻子

說這話的,是寧夏中衛沙坡頭區下灘村的村支書張希奎,聊起他的家族來源,這位樸實的西北漢子羞澀中難掩興奮與自豪。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中衛版“66號公路”

下灘村的名字,對很多遊客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中衛版的“66號公路”,因其綿延、起伏,以及周遭仿若西部世界的蒼茫和壯美,近些年卻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網紅公路,吸引著眾多年輕遊客前來打卡。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66號公路”地處甘寧交界

66號公路,是中衛308鄉道的一段,而下灘村,就在“66號公路”往西不到十公裡。這十公裡,308鄉道從起伏的山巒之中奪路而出,一頭扎進深山峽谷之中,道路南側,便是奔涌東流的黃河。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308鄉道與黃河毗鄰

從“66號公路”到下灘村之間,還有兩個更加不知名的村莊,分別叫黃石漩和榆樹臺,兩個村子建在黃河沖刷形成的灘塗地上,但人家稀疏,顯得有些破敗。不用多想也能猜到,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原住民已經外出謀生,撇下這貧瘠的故土和祖產,任其自生自滅。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下灘村村口

不過,到了下灘村,局面稍有不同,這裡的建築更成規模,人氣更加火熱,就連植被,都更加茂密一些。村口的老嫗一見車子進村,就主動走上前,推銷起自家果園採摘的軟水梨和大棗,每袋有四五斤,價格則在10至15元之間。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下灘村村民家的小院

在308鄉道修通以前,下灘村及其周邊的村莊,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雖毗鄰黃河,但因為氣候原因,這裡的物產遠算不上豐饒。村民平日的全部生計,無非是放羊、劈柴,以及那一畝三分地裡的核桃樹、梨樹和棗樹。外面的世界?似乎跟他們毫無關聯。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村民家房屋內景

最近十餘年,中衛大力發展旅遊產業,308鄉道兩岸的北長灘、南長灘各村,也多少迎來一些發展的機會。下灘村的村支書張希奎兩口子,也看準時機,在村子對過的黃河堤岸上支了一個農家樂,招待往來落腳的遊客。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綠色房子為村支書張希奎開辦的農家樂

至於生意如何,兩口子倒不是非常介意,大有一種老天賞飯的逍遙之感。

張大哥告訴我,“下灘村以前也曾熱鬧過,一度有大幾十戶人家,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這些年,道路、電力以及網路三線貫通,日益便利和改善的生活,卻仍然留不住年輕人的心。所以,如今還在村子裡留守的,清一色都是些老漢老婦,人數也銳減至幾十位。”

“年輕人都去哪兒了?”,我問。

“近的,就是中衛市裡、甘肅白銀,遠點的,就去銀川。去沿海城市討生活的也不少,但主要還是給人打工”,張大哥的語氣裡有些無奈,這種無奈在我看來,飽含著對村子裡年輕一代的擔憂和關懷。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下灘村村民多為老漢老婦

下灘村巔峰時曾有數百人,但主要由高、劉、張這三大姓組成。四五百年前,這些人的祖先都是在甘肅白銀屯墾戍邊的軍將,後來,山頭變換大王旗,加上自然災禍的逼迫,他們才陸續從白銀離開,遷移至甘寧交界的下灘村。

至於具體是什麼時候遷過來的,張大哥也說不清楚,只能說,紮根下灘村,至少是兩三百年前往上了。不過想來,當初的遷徙,也充滿了偶然性和隨機性。一群人拖家帶口,攜著為數不多的家用物資,當跋涉至下灘村時,眼前一亮。

在荒蕪的山巒和沙漠之中,下灘村彷彿是另一片天地。這裡不僅毗鄰黃河,解決了飲水和種植灌溉的問題,兩側崖壁如刀鑿斧削一般,在阻擋凌冽冷空氣的同時,也可謂軍事防禦的天然關隘。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黃河和下灘村盡收眼底

站在黃河北岸的山坡上往南眺望,這種感受極其深刻。黃河從峽谷中奔流而去,下灘村的房屋在山坡上層層疊疊,土夯和土培的形制,彷彿塞北一座座碉樓和小型軍堡。當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幾百年前,下灘村的村民從甘肅來此紮根,幾百年後,他們又在城市化的遷徙中各謀生路、星散四方。

曾經的故鄉,在歲月的無情流逝中,默而成為了異鄉。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下灘村放羊老漢

在山坡上碰到一個放羊的老漢,年紀在六十餘歲。他一身中山裝打扮,腳下穿著一雙軍用膠鞋,若不是頭頂的帽子邊緣,清晰地露出某個現代化的國外運動品牌logo,眼前這幅形象恍然讓人置身於計劃經濟時代。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下灘村層層疊疊的房屋

老漢說,“我一輩子沒離開過下灘村生活”。但依靠放羊、劈柴,他把兒女們都送進了城裡,這是過去二十年中國國情的一個典型寫照,充滿了悲壯的個體情緒以及時代色彩。老漢還說,在甘肅白銀之前,他們的祖先來自山西洪洞。

又是洪洞大槐樹,亦不知,這種對遙遠祖先和故土的記憶,是幸運,還是一種失落?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老漢身形矯健 步履輕盈

老漢的羊走遠了,他禮貌地同我告別。輕盈和矯健的步伐,讓人絲毫看不出與之年齡匹配的衰老,甚至於,他挺拔的形體,他巍然的氣質,儼然一副當年為大明王朝守戍邊疆的軍將形象。也許,故鄉在變,那份骨血中的勇敢、堅毅,依然如故。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上灘村 距離下灘村近10公裡

下灘村往西,沿著308鄉道再開十公裡左右,便會到達上灘村。上灘村的房屋和下灘村在風格上並無二致,但密密疊疊,規模甚大。走在村子的巷道裡,一不小心就能踢到凌亂的小石子,聲音也聽的格外真切。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上灘村

這個村莊同樣在經歷一個迅速衰敗的過程,道路無人打理,房屋任其傾頹,路邊的棗樹也掉落滿地。一個老漢背手拿著竹竿和水桶,打我身邊走過,彷彿沒有察覺我似,繼續低著頭彎著腰。又或者,他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外面的一切,於他毫無意義。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老漢揹著手從我身旁悄然走過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上灘村某戶人家門前的兩棵小樹

路過一個院子,房子大門緊閉,門口兩棵小樹恰若兩尊門神,整齊的矗立著。如此整齊顯然是人為所致,可以想象,當年種下這兩棵樹時,村裡還很熱鬧,小樹也大概率是樹苗。但如今,兩棵樹雖說不上亭亭如蓋,也早已高過了房頂。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上灘村內景

只不過,隨著主人的遷離,它的生長已然無人掛念。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村口頭纏紅色絲巾的老奶奶

村口坐著一個老奶奶,她頭纏紅色絲巾,安安靜靜地望著路的盡頭發呆。我注意到她的手黑黢黢的,將指紋勾勒地越發明顯。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剝核桃黑黢黢的手

她告訴我,“這都是剝溼核桃,經年累月形成的,洗也洗不掉”。老奶奶不識字,說話口音也很重,但花費點耐心,我們之間的溝通依舊順利。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我和老奶奶的合影

從聊天裡得知,老奶奶姓拓,拓這個姓是從拓跋氏簡略而來的,拓跋是北魏王朝的姓氏,我大膽猜測,老奶奶極有可能是鮮卑的後代…而無論是北魏王朝,還是後來為唐朝平定“黃巢之亂”的黨項八部之一,亦或是李元昊一手創建的西夏,拓跋氏都曾在歷史的長河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60年前,老奶奶從黃河對岸,與上灘村有十幾公裡之距的跑水溝嫁到這裡,那時候,馬路還沒修通,嫁娶的交通是通過木舟解決的。想來也是有趣,兩個如此閉塞的地方,是如何為這段姻緣成功牽線的?與下灘村高劉張三姓獨大略有不同,上灘村主要由李、周、趙、劉四個姓氏組成。當然,上灘村的先祖來源,與明朝時期的大遷徙同樣密不可分。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上灘村統一新建的房屋

站在上灘村的村口遠眺,山坡上一排新建的房屋,格外惹眼。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工人們向我招手、微笑

房子獨門獨院,屋頂上還安上了太陽能熱水器。數個工人仍在施工、建設,我上前同他們打招呼,他們則很熱情地向我招手,對我微笑。那是一種天然的熟稔,彼此之間不需要任何試探、詢問,便能交心交底。

村子裡壯勞力都走的差不多了,留下十幾戶老人守著家,考慮到老房子年久失修,住著有危險,這幾年,政府撥專款在山坡上建了個新村。好一個民生工程呵!這些房子建起來,對於發展當地旅遊業,想必也有不少助益吧。

開車沿著308鄉道回中衛市區,再次路過下灘村。我提議給村支書張希奎和他的愛人拍張合影,張大哥的愛人倒是爽快,張大哥自己卻反而有些害羞了。在我極力勸說以及他愛人的一番攻勢下,最終,便有了如下這幾張照片。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張大哥愛人“強迫”其拍照-1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張大哥愛人“強迫”其拍照-2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張大哥愛人“強迫”其拍照-3

不得不說再見了,不得不和這些淳樸的百姓,這片寧靜的田園告別。不知道,我還會不會再來到這裡,即使我來了,這裡是不是又換了一副模樣?車行進至“66號公路”,身材曼妙、面容姣好的青年男女們,仍在做著各種酷酷的姿勢。要不了幾個小時,那些被剪好、修好的精美照片、視頻就會出現在馬蜂窩、小紅書上。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在“66號公路”拍照的青年男女-1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在“66號公路”拍照的青年男女-2

當夜幕降臨,遊人散去,308鄉道會重新恢復寧靜,而那些古老的村莊,也將繼續它們緩慢而沉重的呼吸。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寧夏中衛有四個古村落,先民是明朝戍邊軍將,如今這裡卻快速衰落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