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英國影片,叫《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而我,就在尋找一扇看得見風景的窗戶。
由於家庭原因,買房提上日程。看房時我通常不問面積幾何,不關心樓層朝向,一進門就直撲窗前。幾次之後中介小夥子終於忍不住了,滿臉狐疑地問我:“姐,你到底在找什麼?”
曾經有部獲得奧斯卡獎的英國影片,叫做《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而我,就在尋找一扇看得見風景的窗戶。
“伲是浦東人”“我小時候住在長樂邨”“我在徐家彙長大”……這些聽起來耳熟的話背後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住所環境決定了人的氣質,影響了人的一生。關上門窗,它只是一套房子,滿足居住功能的容身之地;當你打開窗戶,便有了與城市的共鳴。窗戶,是人與那片地理鏈接的密鑰。
房子在法律上被稱作“不動產”,雖貴為財產,但最最叫人無奈的也恰恰是“不動”二字,你無法把一套喜歡的房子搬到喜歡的風景裡去。於是,就要開啟一雙發現風景的慧眼。
最好的風景自然在樓房的高層。立於城市之巔,放眼望去,長河落日,晴空萬裡,頓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最經典的風景首推浦江兩岸,綿延數十公裡的無敵江景,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三件套”(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上海中心)。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我頗感驚訝,把高大上的現代都市地標詼諧成不上臺面的廚房部件,不但毫無不敬之嫌,還顯得幽默而接地氣;最尋常的風景在佈滿梧桐的街道,陽光透過密密的枝葉灑下來,就有了形狀和顏色,一改平日裡無色無味、一馬平川的豪橫,多了些曲徑通幽、一唱三嘆的韻味。優美的大自然是風景,人文景觀同樣賞心悅目。遍佈老城的歷史街區,沉澱文化的百年校園,都是珍稀的景觀;哪怕只能看到大劇院的一角屋頂、武康大樓的半個側影,都能引人無限遐想。
實在找不到說得上名堂的風景,窗前有棵樹也好。古人雲: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本是貶義,可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努力不懈地營造著各種“障目”:房型尚可,窗外正對馬路或一片工地,髒亂吵鬧;千挑萬選“亞歷山大”搬進一個品質住宅區,窗戶望出去,透過低矮的圍牆,那邊是破破爛爛年久失修的城中村,瞬間大煞風景……這時候,有棵樹最好,不論外面的風景如何,不管外界的紛擾嘈雜,自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的逍遙。遙想當年的家居達人陶淵明,氣定神閒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座“南山”不知有多少想象的成分,也不知他的視線過濾了多少殘垣斷壁牛屎爛泥,越過了幾重鄰家的河東獅吼?一棵樹就是一段籬笆,一道屏障。一葉障目,自在於心。
李大偉老師曾經勸說朋友:何必花千萬重金去買江景房,不如搬個小板凳坐在江邊,無敵風景盡收眼底,還全部免費。讀罷不覺莞爾。絕大多數人是沒有能力擁有無敵風景的,甚至,大概率地,窗外高樓密佈、車馬川流,喘口氣都勉強,哪有風景可言。好在我們有想象力,在窗前,製造風景。
只需調整沙發角度,正對風景好的方向,再放置幾個同色系的靠墊,就能把窗外的風景引進來;巧用窗簾,掩飾不美的觀感,巧用鏡子,延伸窗外的美感;或是窗前安裝鐵藝花欄,兜進一排迷你花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有了花草的裝飾,再凌厲的景色也溫柔了幾分;或在窗前設卡座,假裝在咖啡館,再擺上一張近期大熱的鬱金香桌,陽光就會像蜜糖一般灑在羊角麵包上,讓你一口把風景吃進肚子裡……此時此刻,你與夢想的距離,只隔了一扇窗。
千帆閱盡,終於塵埃落定,一扇弧形落地窗打動了我的心。一牆之隔就是價值數千萬的歷史建築群,不可複製,永不拆除。既然買不起,天天搬個凳子坐在窗前看看也好。別笑我阿Q,生活多有無奈,至少我們可以擁有一扇看得見風景的窗。(湘君)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看得見風景的窗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