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豐臺區瞭解到,位於南中軸上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B地塊綠化建設工程,已於近日順利完工,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南囿秋風”歷史風貌逐步顯現。與此同時,豐臺區以建設南中軸沿線生態廊道和周邊公園群為契機,在南中軸兩側區域共建成公園綠地16處,通過近60萬平方米大範圍綠化改造,逐步將南中軸地區打造成首都綠環南部生態“綠肺”。
南苑森林溼地公園規劃面積17.5平方公裡,其中豐臺區面積15.6平方公裡,是首都一道綠隔城市公園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先行啟動區建設共5000畝。據豐臺區園林綠化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b地塊項目負責人李浩亮介紹,位於南中軸上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A、B地塊於今年2月10日復工,各項工程建設一直在加緊推進。目前,B地塊園林建設及南苑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已經完工。
在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看到,36米高的主山已改造完成。到春暖花開之時,站在觀景平臺上極目遠眺滿眼皆綠,遠處北京地標建築盡收眼底,周圍被綠色森林環繞,山下水域完成挖掘,樹林中狼尾草、粉黛隨風搖曳,南苑森林溼地公園效果初顯。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師郝碩介紹,先行啟動區B地塊規劃設計順應現狀地形地勢,結合空地和林地更新,恢復溪流淺灘、草甸林地景觀,再現南苑沼澤水澱、天然野趣、鷗鷺翔集的風貌,延續地域歷史文脈。B地塊的順利完工提升了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穩定性,實現了周邊居民城市健身和休閒活動的雙重體驗,市民可登山觀景,一覽山上看水、水中看山、山水交映的景觀。
據瞭解,計劃到“十四五”後期,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基本建成,主要依託南中軸地區整體空間發展架構,深入挖掘南苑歷史文化內涵,高水平建設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帶動周邊城市重點功能區發展,再現“南囿秋風”歷史風貌。
與此同時,隨著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的不斷推進,豐臺區以建設南中軸沿線生態廊道和周邊公園群為契機,通過疏解還綠、綠化景觀提升、邊角地塊整治等工程,在南中軸兩側區域共建成公園綠地16處,通過近60萬平方米大範圍綠化改造,添彩南中軸。
截至目前,南苑-大紅門地區通過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拆除19家市場,建起南垣秋實公園、玉蘭香雪公園、紅門霞棲公園、福海公園二期、龍河春緋公園、紅門佳蔭公園、秀林秋彩園等16處公園綠地,為南中軸沿線增綠577800平方米。
其中,今年“十一”前夕建成的久敬莊公園,剛開放就受到了市民群眾熱捧,成為休閒打卡的“網紅地”。久敬莊公園位於規劃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範圍內,公園主題為“雲林芳歌”,以“雲林濃蔭、彩林花溪、綴化草甸”3個功能區展現南苑風貌。公園所在地為原正天興市場,疏解騰退後採用“建築垃圾原位處置+就地再生應用”的模式,對場內18萬方建築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通過多級破碎、分篩及除雜工序,得到不同粒徑規格的再生骨料,並充分利用到各項園建當中。
同時,豐臺區對南中軸沿線邊角地塊進行整治提升,為居民添新景。南三環木樨園橋東南,一塊夾在南苑路和大紅門路之間的閒置邊角地,曾被周邊商戶用於停車,現在這裡成了御道入口公園。此地是永定門外南中軸重要景觀節點,元明清皇帝南苑行圍的必經御道,也是南中軸與古御道的交會點。豐臺區在改造過程中注重展示古御道歷史文化,公園設計佈置了清代皇家御道秋行圖、巨幅清代南苑地圖地雕等,讓南中軸閒置邊角重現御道入口。
此外,豐臺區南中軸線綠化景觀提升工作也已實施完成。綠化景觀提升工作北起木樨園橋,南至大紅門橋,南北長3公裡,總提升改造面積110900平方米。據豐臺區園林綠化局介紹,綠化景觀提升主要以市樹、市花、銀杏為主,輔以綠籬、草坪,在種植形式上強調皇家文化的莊重、大氣、簡潔、儀式感,用列植、樹陣、林蔭等方式,著力打造歷史厚重感的綠美中軸線。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蒲長廷
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蒲長廷
編輯/高豔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北京南中軸地區將建60萬平方米生態“綠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