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中國向全球發佈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分辨率數據集

科學 中國新聞網

中國向全球發佈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分辨率數據集

中科院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氣象站。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2月1日發佈消息說,該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馬耀明研究員等經過20多年努力,最新研究集成的首套高時間分辨率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長期綜合觀測數據集,近日已面向全球發佈,相關研究成果也在國際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發表。

該數據集可廣泛應用於青藏高原氣象要素特徵分析、遙感產品評估和遙感反演算法的發展、數值模式的評估和發展等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將為地球系統科學集成、關鍵區域對全球變化的影響與響應,以及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開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等提供堅實可靠的科學依據。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介紹說,該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通過在青藏高原開展長期持續研究,建立了覆蓋高原大地形山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戈壁、荒漠草原、高山森林及高原湖泊等高原典型下墊面的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綜合觀測研究平臺,並對高原不同下墊面(地表覆蓋類型)大氣邊界層、土壤水熱變化以及地-氣間能量水分交換規律等進行長期觀測研究。在此基礎上,集成發佈首套高時間分辨率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長期綜合觀測數據集。

馬耀明研究員指出,觀測研究是地球系統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青藏高原是反映氣候系統不同圈層相互作用及其影響效應的典型區域。不過,受自然環境及複雜地形和下墊面特徵的制約,青藏高原綜合觀測站網稀疏、氣象臺站代表性差,衛星反演產品在高原地區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成為中國觀測資料最為缺乏的地區之一,已嚴重阻礙科學家對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過程和水分循環規律的科學認識,制約了數值模式的發展和中國災害性天氣氣候預測水平的提高。

為彌補青藏高原綜合觀測資料嚴重不足的問題,深入理解氣候變化條件下該區域地表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過程與機制,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聯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對青藏高原不同下墊面大氣邊界層、土壤水熱變化以及地-氣間能量水分交換規律等進行長期觀測研究。

馬耀明表示,這次發佈的數據集全面梳理了珠穆朗瑪大氣與環境、藏東南高山環境、納木錯多圈層、阿里荒漠環境、慕士塔格西風帶環境、那曲高寒氣候環境等中科院系統多個綜合觀測研究站,從2005年至2016年逐小時的氣象梯度、四分量輻射、土壤和大氣湍流等觀測數據,是目前發佈的青藏高原時間分辨率最高、觀測序列最長、觀測要素最齊全的野外臺站綜合觀測資料。

據瞭解,首套高時間分辨率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長期綜合觀測數據集,已在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和中科院科學數據存儲庫公開發布,供全球科研用戶查詢和下載使用。(完)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向全球發佈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分辨率數據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