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情季節,雄孔雀會開屏炫耀自己的尾巴,吸引雌性的注意;長頸鹿會通過打鬥的方式來獲得雌性的青睞;獅子會通過挑戰獅王的位置,來獲得獅群中所有母獅的交配權。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動物都是雄性追求雌性,而在人類世界中,女性也會追求男性呢?
求偶的策略
其實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在選擇配偶時都會使用策略。 其中一些動物採用的策略是:雄性儘可能多地與異性交配;而雌性則是對雄性挑挑揀揀。不過這種策略多應用在一夫多妻制的動物身上。
大多數動物在繁殖後代時,雌雄雙方付出的能量並不相同。其中雄性每次可以釋放出上億枚精子,儘管大多數精子不會遇到卵子,但只要其中一部分能夠孕育成後代,那麼雄性就可以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然而雌性每次只能生產數量有限的卵細胞,比如:大多數女性每個月只會排出一顆卵子,這意味著即使每一顆卵子都能夠受精成功,她們也只能生育數量有限的後代。而且在生育後代時,雌性不僅要承擔懷孕之苦,還要撫養後代,直到它們具備生存能力。
從能量的投入來看,雄性在繁殖後代這件事上投入的能量比較少,只在交配時貢獻了一些精子而已;而雌性在繁殖後代這件事上投入的能量比較多。正因為如此,同一個物種之間,雌雄雙方所採取的策略也不同。
其中雄性更傾向於交配完就跑,至於後代會不會存活則漠不關心,這是因為只要它們與較多的雌性交配,那麼即使有一部分個體死亡,也總會有一些後代能夠存活。而雌性更傾向於嚴格挑選交配對象,只有基因比較“好”的個體才能和它們交配。這是因為雌性懷孕一次不容易,如果把交配機會讓給基因較差的雄性,那麼它們的後代成活率就會降低。
但是,基因比較“好”並不能通過外表表現出來,但雌性也有一套自己的挑選法則,那就是通過雄性的外表來觀察。比如:雄孔雀的尾巴越華麗,代表著它們越容易被天敵發現。而擁有如此累贅的尾巴它們還能存活到現在,則意味著它們有獨特的生存能力,所以雌性會格外青睞於尾巴華麗的孔雀。
同樣的,公鹿頭上的鹿角也是承擔著這樣的功能。由於雌性青睞於和尾巴更華麗、鹿角更大的雄性交配,以至於沒有演化出該基因的個體就無法留下後代。久而久之,雌性和雄性之間就會產生明顯的差異,這種就叫做“性二態性”,而導致性二態性的就是雌性的性選擇。
女人為什麼會追求男人?
如果說一夫多妻制會讓同一種物種間,在生育後代時付出的能量差距很大,那麼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在繁殖後代時,幾乎都要付出大量的能量。而這也會導致它們在擇偶時,採取和一夫多妻制不同的策略。
雖然在人類社會中,也是女人承擔懷孕之苦,付出的能量較多。但是人類在演化時,演化出了隱形排卵期,不僅男人不能判斷女人何時會進入發情期,就連女人自己也不知道。
正是因為隱形排卵期,使得強壯的男人也無法通過佔有女人排卵期來繁衍後代,一些不夠強壯的男人也有機會與女人留下後代。
女人受孕和其他動物相比更為艱難,其他動物在發情期時交配1-2次後就能夠受孕,而女性受孕要困難地多。這意味著即使男人與別的女人偷情,也無法保證別的女人會懷有自己的後代,因此男人會更傾向於留在自己老婆身邊,這也使得他們能夠留下的後代數量較少,為了保證後代的成活率,男人也必須參與到撫養後代的重任之中。
由於男性的加入,使得幼崽的成活率明顯提高,因此人類婚姻制度成了一夫一妻制,當然在不同文明中也保留了少部分的一夫多妻制,比如:部落首領,國王等。
當人類婚姻制度變成了一夫一妻制時,擇偶策略就從單一的女人選擇男人,變成了雙向選擇。不僅女人會挑選男人,男人也會挑選女性,只不過由於女性要承擔懷孕之苦,所以一般都是男人追求女人。
但如果女人認為對方的基因較為優秀,或者是能夠保證後代的成活率,她們也會主動選擇對方。這一點不僅僅只在人類社會中出現,一夫一妻制的企鵝也會出現雌企鵝追求雄企鵝的現象。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為什麼動物都是雄性追求雌性,人類女人卻會主動追求男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