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科學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近日冒著嚴寒,對十三陵地區開展了一次鳥類調查,共記錄到野鳥27種,除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毛腳鵟、紅隼、大鵟、普通鵟,還首次監測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強寒潮光臨北京那周,兩個單位組織了一支10人調查隊伍,冒著零下十幾攝氏度、三到四級大風的寒冷天氣,深入林場漢包山分區及其周邊的十三陵水庫庫區開展實地調查。在水庫西南方,發現了2只成年和1只幼年白尾海雕的身影,“初步判斷,這是一個白尾海雕家庭,父母正在教小雕學習捕食技巧。”調查人員看到,兩隻灰身白尾、體長近1米的大雕依次升空,然後像戰鬥機一樣飛臨水面,黃色的大腳很快就輕鬆勾上了一條大魚。岸邊的樹梢上,小雕目不轉睛。

這一家子從哪裡來?調查人員說,白尾海雕應當是遷徙路過北京地區,在發現這裡水面開闊、食物充足後決定留下來的。近年來,懷柔水庫、平谷峪口水庫、金海湖水庫以及野鴨湖都有過這種雕棲息的記錄。林水相依的十三陵水庫周邊由昌平區十三陵鎮政府、北京市十三陵林場、北京市十三陵水庫管理處共同聯合實施封閉式管理,“生態環境好了,又沒有人為幹擾,來到這裡的野生鳥類數量一定會越來越多。”調查人員介紹。

在本次十三陵地區鳥類調查中發現的白尾海雕、毛腳鵟、紅隼、大鵟、普通鵟,都屬於猛禽,作為較高級生態位的物種,需要較多的低級消費者作為它們的食物,因此,它們的出現間接反映了當地生物多樣性的豐富,也說明該區域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調查隊伍還發現,今年冬天,普通秋沙鴨、白秋沙鴨、蒼鷺、綠頭鴨等8種溼地候鳥也選擇留在了十三陵水庫,“普通秋沙鴨和白秋沙鴨的棲息地靠近水庫中央,用肉眼看,就像300多個白色的小點漂浮在水面上,甚為壯觀。”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據瞭解,這是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管理處第二次聯合組織鳥類調查活動,上次聯合調查發生在去年(2020年)10月,記錄到野鳥35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遊隼、紅隼、鷂。接下來,兩家單位將不定期開展十三陵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以掌握林場轄區內的野生動物資源數據,填補林場對野生動物數據的空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依據。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