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發源於亞洲水塔區的河流的流域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流域內的總人口約20億。
利用無人機觀測冰川地形。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提到“亞洲水塔”,首先想知道“亞洲水塔”有多少水。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冰川儲量取決於冰川的面積和厚度。目前冰川面積容易獲取,但大範圍開展冰川厚度實地測量的技術和手段仍然不足。根據冰川厚度模型來估算冰川的冰儲量,初步估算出第三極地區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裡,換算成水量大約是8萬億立方米。
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最為集中的分佈地區,面積超過1平方公裡的湖泊數量約有1200個(數量不確定的原因是有些湖泊面積的年際變化較大)。根據對面積超過50平方公裡湖泊的實測結果,估算青藏高原上這些大湖的儲水量約為8150億立方米。小湖泊的水量仍在估算中。
對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開展了出山口處的徑流估算。根據2018年度的觀測和遙感估算結果,發現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塔裡木河、伊犁河、黑河、疏勒河這13條主要河流的徑流量約為6560億立方米。
因此,亞洲水塔區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利用無人船測量湖泊水量。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解讀:“亞洲水塔”正在發生失衡,有利有弊
據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姚檀棟院士介紹,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
科考發現,全球共有78個水塔,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就有16個。“亞洲水塔”正在發生失衡,這種失衡變化有利有弊。
利的方面是在短期內,下遊河流全年的天然徑流量增大,有利於下遊國家的工農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弊的方面是災害強度和頻率增加;對農業的春季用水威脅進一步增大;但冰凍圈消失的影響將是一個長期過程。
姚檀棟介紹,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目前正在充分利用現代化高新技術,構建保障“亞洲水塔”安全的“極目”監測預警體系,包括“極目一號”繫留浮空艇三維觀測體系、“極目二號”冰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極目三號”冰湖潰決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極目四號”拉薩地球系統多維網等。這不僅將深化對“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及應對的認識,而且將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防災減災提供科技支撐。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