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印度可控核聚變項目提上日程:要在2035年實現用核聚變商業化發電 【環球網軍事報道】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12月30日報道,來自硅谷的美籍印度裔企業家阿卡什·辛格(AkashSigh)準備在2021年初涉足可控核聚變,並... 超過4年 (2020-12-30)
科學 印度公佈絕密工程,張口就要超過中國,還稱這是為了世界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莫迪政府在2016年發表的一份名為《2035年技術展望》的文件中就已經提到了可控核聚變發電,但這個由印度裔企業家發起的項目,卻是印度國內... 超過4年 (2020-12-31)
科學 一億度高溫下運行20秒!韓國“人造太陽”刷新紀錄 KSTAR研究中心主任尹思潤(音譯)解釋說:“等離子體在1億攝氏度高溫下長時間運行所需的技術,是實現核聚變能的關鍵,KSTAR此次的成功將是獲得長時間高性... 超過4年 (2020-12-30)
科學 韓國高調宣佈,人造太陽打破中國紀錄,公開放話要實現人類夢想 相關報道稱,KSTAR在此次試驗當中,成功的將高達1億高溫的等離子體維持了20秒鐘,而這個時長也創下了全球範圍內同類測試的新紀錄 超過4年 (2020-12-28)
科學 驚心動魄!六天中逆轉命運的中國核聚變 這個項目由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共同分擔建設,是人類未來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原型,也是除國際空間站外最大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 超過4年 (2020-12-23)
科學 “節約用電”,就快成為歷史了 氫彈是以氫的同位素氘(音:刀)和氚(音:川)為核爆炸燃料,先由原子彈做“核引信”(核扳機)爆炸之後產生的接近5000萬攝氏度的高溫點燃氘和氚後,形成更大的... 超過4年 (2020-12-15)
科學 十年還是百年?可控核聚變卡在了哪,還要讓我們等多久? 人類發展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靈感來自於太陽,因為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聚變反應堆,按照現在的能源消耗速度來計算,太陽核聚變每秒鐘所產生的能量就可以滿足全人類數十萬... 超過4年 (2020-12-03)
科學 嫦5返航,實現量子霸權,可控核聚變放電,中國發生啥大事了? 這樣計算速度肯定會非常緩慢,而且計算機也很辛苦。目前我國的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了放電,也就是說明了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沒有超過了盈虧平衡點,... 超過4年 (2020-12-05)
科學 還得自己單幹!中國“人造太陽”已放電,比美俄歐合夥搞快了五年 其實就是中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裝置"。眾所周知,核裂變與核聚變都能產生巨大的能量,在軍事上,核裂變被用於製造原子彈,而核聚變則被用來製造威力更大的氫彈 超過4年 (2020-12-05)
科學 核聚變發電有望了?我國核聚變裝置已能放電,電流已達250萬安培 其實此前中核集團已經先後發展了多種類型的磁約束聚變研究裝置,建成了中國環流器一號、新一號和二號A裝置等,取得了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超過4年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