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晝溫科幻作品評析

小說 蝌蚪五線譜

希望在未來,晝溫的創作,能帶給讀者更多的驚喜。

晝溫科幻作品評析

一、 晝溫創作的風格與特點

看得出來,晝溫受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影響很深,除了她的不少小說都直接提到這部作品之外,她的小說《百曲千折》更是充滿了對這部作品的致敬,而且晝溫有好幾篇小說都是語言學女主角加上物理學男主角,這和《你一生的故事》的模式也是很像的。

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中討論的是外星的語言,和美國大片中說著英語的外星人不同,特德姜在小說中通過對外星人語言的描述,討論的是不同文明之間的溝通與隔絕。不過到了擁有語言學背景的晝溫這裡,討論的更加深入,更集中於語言學本身。

拿晝溫2017年成名作《最後的譯者》來說,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在AI浪潮的洗禮下,主角的男友研究出了一個翻譯AI,這個AI幾乎將翻譯這一行給摧毀了,只剩下了主角一個譯者。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AI暴露出了無法捕捉語言中細微差異的問題,主角的男友死在瞭解決這個問題的路上,而最後主角選擇將自己意識上傳,通過成熟譯者的人工智能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篇小說討論的主題是不同語言背景下的文化隔閡。做翻譯的都知道,詩是最難翻譯的東西。拿西方符號學學者Lotman的說法,詩歌中的一些語言,在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形成過程中,融合了很多的文化傳統在裡面,這些東西進去以後,就相當於一個密碼,裡面包含了很多的文化背景,沒有文化背景的讀者,就很難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意思。拿歐陽修一首《蝶戀花》來說,開篇一句“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這看上去是一句寫實的詩,一個美麗的女子在秋水畔採蓮,因為怕水打溼衣服,穿著窄袖的輕薄衣裳,透過衣服,可以隱約看見她手腕上戴著黃金做的金釧。但當我們仔細去讀這句詩時,窄,輕這些字眼,會給人一種輕柔的美感,讓人聯想到採蓮女輕柔的身姿,而暗露雙金釧又暗示著這女子不張揚,這是一種美好而含蓄的品格。這些內容,必須根植在中文文化背景中才能理解,如果翻譯成其他語言,就會完全損失掉。晝溫這篇小說關注的就是這個,她甚至杜撰了一個翻譯恐怖谷理論來誇大這種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而帶來的偏差。

關於這種偏差,晝溫在小說中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通過成熟譯者的人工智能化來解決。但是這個方案,一是忽視了語言自身的進化,二是過於高估了成熟譯者的水平,有點原教旨主義者的意思在裡面。除此之外,這篇小說討論翻譯的差異,用的是一種商業會議語氣翻譯的偏差來轉折劇情,這是讓人覺得奇怪的。商業和科學領域是最害怕產生歧義的地方,所使用的語言都是冷冰冰的專業術語。詩歌是最能體現翻譯的偏差的,詩歌的優美生動正在於它的多義性,比如李後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至少有四種含義,這是完全翻譯不出來的,作者在這塊的處理,是不太真實的。

在晝溫另一篇獲得讀者選擇獎的小說——《沉默的音節》中,作者討論了語言裡面的發音與古代咒語的關係,這篇小說是相當有趣的,有點重述歷史,解構傳統的意思在裡面。它講的是一個患有下頷關節紊亂綜合症的主角,姑姑意外自燃死亡,而她被新結識的男友邀請參加一項聲學實驗,在這裡得知有希望治好自己的疾病。參加實驗的主角通過種種跡象發現姑姑生前研究的真相、男友的媽媽、姑姑的死亡之間的聯繫,在接下來的實驗中為姑姑復仇的故事。相對於語言學而言,這篇小說的幻想味道更濃一點,並且加入了懸疑的因素,使整個故事從讀者認知邊界之外的語言學回歸到了讀者認知邊界中的魔咒,這種認知迴歸是能充分調動起讀者的閱讀快感的,這也體現了晝溫作為一個成熟作者的創作狀態。

《完美的破缺》是另一篇和語言學相關的作品。這篇小說講的是一個女主企圖用語言學來解決環境問題,但她的男朋友對此卻顯得很冷漠,之後女主意外得知男友也在關注環境問題,只是方式不同,後來他們兩人合力,用算法將一位因為環境汙染殞命的母親臨終遺言包含的全部情感轉化成文字,以期打動世人。

這篇小說關注的是語言的潛文本。當我們談論語言的時候,並不只是它的表面意思。根據情景的不同,它往往還含有表面之下的含義,也就是潛文本。成熟的創作者在寫人物對話的時候,是很強調對話之下的潛文本的,羅伯特麥基在他寫給編劇的指導書——《故事》中,舉過電影《唐人街》中的一個例子:當偵探吉提斯說:“我們得讓你離開這個城市。”他的潛文本實際上是“我已經理解你告訴我的一切,我現在知道是你父親乾的。我愛你,所以我會不惜犧牲性命來拯救你和孩子,然後,我再去抓那個狗雜種。”偵探吉提斯沒有這麼說,但他之後的行為展示了他的潛文本,通過這種潛文本的處理,一個立體的硬漢形象就被豎立在銀幕之上,這是塑造人物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完美的破缺》這篇小說用一種很誇張的方式去展現了語言背後豐富的潛文本,但是它賦予了潛文本過重的內涵,從而使整個故事跌入了一種刻意製造出來的虛假氛圍之中,這種處理說實話是不大成功的。

《百曲千折》關注的是語言的情景性。這篇小說講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人類以冪指數的形式死亡,危急關頭,女主角作為語言學家去解決外星人遺留在地球上的謎語,在嘗試種種方法無果之後,男友的死亡讓女主領悟到了解決外星人謎語的方法,也就是語言的情景性,從而拯救了人類。

語言的情景性指的是同一個詞語,因為不同的情景,從而擁有不同含義的性質。有一個關於外國人學中文的笑話,充分的展示了這一點:

某老外苦學漢語十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試題如下:

題目: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

阿呆給領導送紅包時,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

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

阿呆:“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

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

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領導:你肯定有什麼意思。

阿呆:真的沒有什麼意思。

領導:既然沒有什麼意思,那你是什麼意思?

阿呆:其實,我的意思就是想意思意思。

這段對話從表面來看,完全不知所雲,但如果對中國的送禮文化稍微有一些瞭解的話,它的含義就昭然若揭了。這種意義取決於語言情景的性質,就是語言的情景性。

《完美的破缺》這篇小說可以看作一個答案。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提出了一個關於文明之間溝通與隔閡的問題,而晝溫在《完美的破缺》這篇小說中則給出了一個答案,答案就是語言的情景性。語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理解一種文明的語言,不僅要從形式來理解,更要結合語言的情景,文明的背景。這個答案不能稱作是完美的,但作者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言蝶》關注的是語言的傳播。這篇小說講的是女主的外婆將女主養大,隨著外婆病重,她想為外婆送上一個獨特的禮物,即讓春晚的主持人親自為外婆送上祝福。她的方法是通過人為製造包含外婆名字的流行語,廣泛傳播,引起春晚主持人的口誤。在這個過程中,她結識了著名廣告人和YouTuber來幫助她實現計劃。在種種嘗試不斷失敗之後,她通過製作虛擬的視頻讓臨終的外婆圓夢。

隨著社交時代的到來,各種流行語以冪指數爆炸的形式傳播。從早些年的“元芳,你怎麼看?”到現在的“黑人抬棺”,不一而足。在理查德·謝弗的經典社會學教材——《社會學與生活》中,他將擁有與主流文化,風俗,價值觀不同的文化群體定義為亞文化,亞文化群體有著獨特的行為模式,通常會發展出一套屬於他們的隱語體系。社交網絡的存在,使亞文化的隱語變成了一場主流文化的狂歡。從科幻圈子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到耽美圈子的“小舅舅,我的媽呢”,這種亞文化的隱語,通過社交網絡的傳播,一次又一次地衝刷和改變著主流文化。《言蝶》這篇小說關注的就是這個,不過它把這種自發性的傳播變成了一種刻意式的、蝴蝶效應式的傳播。春晚在這篇小說中,指的就是主流文化,而小說中的YouTuber,海外遊子,則是一個亞文化圈層。這篇小說從構思到情節,都是非常好的,在晝溫的小說中屬於上乘之作。

縱觀晝溫的小說,她對語言學的探索是細微而精深的,從宏觀到微觀,從起源到傳播,均有涉獵。國內科幻小說的創作,多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之上展開,晝溫在語言學上的科幻創作,豐富了科幻文學的層次與內涵。說不定哪一天,有位年輕的作者,會受到晝溫的啟發,去創作社會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相關的小說。如果這樣的話,科幻文壇將不再是一片只長著物理學與天文學的草地,而是一個充滿各個學科,萬紫千紅的花園,這是很值得讓人期待的。

二、 晝溫創作中目前存在的問題

說完了成就,來說問題,晝溫的創作,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

在今年情人節的時候,公眾號“不存在小說”策劃了一個活動,一口氣推出了晝溫七篇小說,冠以“晝溫告訴你,殺死男朋友的七種方法”的標題,這實際上已經暴露了晝溫在創作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同質化。畢飛宇在《小說課》中說過,讀短篇小說一定要讀短篇集,有些短篇小說讀起來非常好,可是放到集子中去,你會發現這個作家有一個基本的套路,這是一個大問題,好的小說家,他的短篇一定是千姿百態的。

在晝溫的創作中,這個同質化,既有角色的同質化,也有故事內核的同質化,更有故事模式的同質化,我們來一一分析。

1、 角色的同質化

首先是角色的同質化,這在晝溫創作中算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從晝溫筆下的男友形象,我們便可以窺知一二,她筆下的男友,一定是理工男,不是像《百曲千折》中的津波那樣學物理,就是像《沉默的譯者》中的龍恆那樣學計算機。他們談起戀愛一定是很笨拙的,不是像《百曲千折》那樣的津波那樣編個程序敷衍女朋友,就是像《完美的破缺》中的趙明遠那樣,為女朋友發矯情的朋友圈。他們一定是少年,一定是理想主義,有一些還會為自己的理想浪漫的死去。比如《溫雪》中的李恆死在了冰冷的雪水中,而《沉默的譯者》中的龍恆死在了尋找原始部落語言的路上。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同質化,是因為作者沒有把小說中的人物立起來,而是用一個模板把故事中的人物往裡面套。比如我們拿《眼動疑》這篇小說來說,和晝溫之前的創作相比,這篇小說是有一些突破性的。它的主角不再是一個女性,故事之中也加入了更多的懸疑和衝突的成分,使得小說的表現力更加的豐滿。但當我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還是會發現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這篇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講的是主角在學姐的啟發下發現了眼睛的秘密,被眼睛追殺,從而和學姐一起逃亡,卻不知不覺陷入到了更大陰謀的故事。

當我們看這篇小說的時候,會發現學姐李木琳是這篇小說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她帶領著主角發現了這個世界的奧秘,並且犧牲了自己,促使主角做出了選擇,這是很典型的小說故事結構。但我們看李木琳這個人物時,會發現她的行為邏輯很有問題,比如她把主角拖下水,缺乏一個正當的理由,為什麼是主角,為什麼要告訴他這些,作者是沒有解釋清楚的。雖然作者在小說中試圖用這麼一段話來解釋:

“我知道,你想問為什麼會選擇告訴你,讓你經受這一切,對嗎?其實這不是我的選擇,而是我的眼睛和你的眼睛共同的選擇。

但是很快,接下來的劇情又話鋒一轉,跑到眼睛的歷史去了,留下讀者站在原地,一頭霧水。

除了李木琳之外,眼睛作為反面角色,它們的動機也讓人難以理解,它們為什麼要非要置主角於死地呢?是因為他知道了這個世界的真相嗎?但是李木琳也知道啊,它們為什麼又不對李木琳下殺手呢?這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晝溫小說中人物同質化的根本原因在於,除了主角之外,其他的人物都被作者處理成了工具人,他們都是為推動劇情而服務的。所以當作者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會用種種匪夷所思的行為來推動劇情。

除此之外,作者塑造人物的方式,也是很笨拙的。同樣是寫東西,有的人寫起來很聰明,有的人寫起來就很笨。葉嘉瑩舉過歐陽修一個例子,歐陽修在《玉樓春》中寫春水,他寫的是“南浦波紋如酒綠”。南浦是江淹《別賦》裡的典,泛指春水。歐陽修想把春天的水,水藻生長,微微發綠的那種感覺寫出來,他是怎麼寫的,他說這水就像酒一樣的綠。如果你寫成南浦春水依舊綠,那就很死板,只是單純的寫景,寫它像酒一樣的綠,再聯想到《醉翁亭記》,歐陽修這個人的志趣啊,性格一下子就包含了進去,就不再是單純的寫景,寫的很豐富。

我們來看晝溫的小說,在《完美的破缺》這篇小說中,晝溫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叫做趙明遠的角色,並且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主角和趙明遠產生誤會的橋段。作者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全是主觀描述,趙明遠這個人有多麼多麼的壞,多麼多麼的鐵石心腸,但主角說的再多,讀者是感受不到的。讀者對一個角色的印象,一定是根據他的行為,以及他行為的後果而產生的。所以作者在處理的時候,一定不能用主觀的方式去塑造人物,而是要用側面的,客觀的方式來迂迴的塑造人物。這樣的話,後面的轉折才會更加的有力,對讀者的震撼也會更大。

2、 故事內核的同質化

在討論這個主題之前,我們先對故事內核做一個定義。所謂故事內核,指的是推動故事展開的主要矛盾。一部小說,它一定包含小說角色,小說角色所處的背景和小說角色語言行為所構成的情節。不同的小說,側重面不同,以現實主義為背景的文學可能會關注小說中的人物與情節,而類型文化則更偏向於關注小說角色所處的背景,即所謂的設定。但不管什麼類型的小說,它的情節都是由故事內核來推動的,也就是每個普通人都有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晝溫的小說,故事內核以親情和愛情為主。不是說親情和愛情不能用來充當故事內核,父母之愛,男女糾葛,這本來就是人類最真摯、最基本、最能引起廣泛共鳴的感情。像《最後的譯者》,愛情與翻譯的未來,這兩件事交織在一起,就被作者處理的非常好。但是,作者對親情和愛情的使用,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不管什麼設定的小說,三言兩語,故事的劇情一定會滑向作者最擅長的男女感情糾葛。

以《百曲千折》這篇小說為例。這篇小說的背景是很宏大的,人類正在以冪指數的形式成半死亡,文明的存亡已經到了危急的關頭,而解決危機的關鍵,就是外星人出的一個謎題。

作者在這篇小說裡,用雙線敘事的手法,大篇幅的筆觸鋪敘了主角和男友相識、相知、分歧的過程。這無可厚非,因為這種解密類型的小說,它可以用大篇幅的筆觸去描寫日常,然後通過這些日常去啟發主角,從而解出謎題。有一部經典的電影——《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就是這樣一個結構。但是使用這個結構的時候要注意,主角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謎題有關係,這篇小說的問題就在這裡,作者花費大篇幅敘述的愛情故事,但這個愛情故事和這個謎題是無關的。不管是理性與感性之爭,還是和男友之間爆發矛盾,它和解出外星人謎題的關鍵,即語言的情景性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主角最後解出謎題,更像是某種程度上的靈光一現,或者是作者故事編不下去,把故事給硬圓了回來。

這種故事內核的同質化問題,說到底,是作者的生活經歷過於匱乏。

寫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自我為中心,向內挖掘,一種是以世界為中心,向外挖掘。誠然,有一些向內挖掘,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傳體小說寫得相當的不錯,比如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但大多數出色的作者,是以世界為中心,向外挖掘的。而且,向內挖掘的作者寫作是需要條件的,要麼心靈世界足夠的豐富,要麼生活經歷足夠的豐富,而且這兩者往往是相輔相成的。

但晝溫的人生經歷顯然不足以讓她向內挖掘。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失語之愛》這篇小說中看出來,這個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戀愛中的抉擇與背叛,風格頗有以前青春小說的影子。刨去這篇小說中偏幻想的成分,我們可以從這篇偏自傳體的小說中看出晝溫一些人生經歷。她的人生經歷和大多數學習優秀、內向而又充滿幻想的中國女生沒有什麼不同,簡單的校園生活,同學與導師,異性之間朦朧的情愫,這些東西構成了她人生的主色調,這些都很好,但它們是不足以支撐起一位作家豐富而宏大的心靈世界的。

當然在晝溫的創作生涯中,也有一些小說在嘗試向外部世界挖掘。比如《完美的破缺》和《偷走人生的少女》兩篇小說。《完美的破缺》不是一篇成功的小說,在這篇小說中,作者關注的是環境問題,但是很遺憾的是,這篇小說通篇充斥著口號式的環保和膚淺幼稚的情節,作者無論是對環保,還是對人性,理解的都不夠深刻,但是作者這種向外挖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相比較之下,《偷走人生的少女》則是一篇相當優秀的小說。這篇獲得喬治馬丁地球人獎的小說,採用的是19世紀流行的性格決定命運的故事模式,塑造了一個於連式的底層姑娘的形象。她試圖打破禁錮在自己身上的階級枷鎖,拼命向上爬,甚至不惜動用處於禁忌中的技術,最後她的目的達到了,卻早已失去了一切。這種描寫小人物掙脫階級枷鎖的小說,本身就是很讓人動容的題材。而且作者也不再侷限於向內挖掘,她把目光放在了故事的主角,一個底層姑娘的身上,並且伴隨著無限同情。這種人道主義式的悲憫,也讓這篇小說顯得格調很高。

不過這種向外挖掘,也就只有這麼一篇,在作者後期的創作中,我們發現她又走回到了之前的老路上,這不得不說是讓人相當遺憾的。

3、 故事模式的同質化

最後,是晝溫創作過程中的,故事模式的同質化。

一篇科幻小說,一般來說是有三個要點的:第一個是科學原理,科幻小說的本質是立足於科學的基礎之上進行想象;第二個是精彩的情節與人物,這是小說這種體裁的文學都具有的特點;第三個是閃閃發光的科幻點子,這是科幻文學作為一門類型文學,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

晝溫的小說也不例外,不過她的這三個共同點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發展的不平衡。晝溫有些小說中存在著大段大段科技文獻堆砌的問題,有時候甚至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作為科幻小說,科學原理的引入無可厚非,但是晝溫所引用的這些科學原理,有一些是和小說毫無關係的,這就會給人一種作者只是為了讓小說看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感覺;情節與人物的缺陷上文已經討論過了,不再贅述;晝溫的科幻點子是強項,《溫雪》中自發熱的材料,《白蟲》中的暗物質蟲子,《火山》中的智慧生命,都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晝溫的小說,就像一把椅子,科幻點子這隻椅腳遠遠比其他兩隻椅腳強壯。優秀的科幻點子,會在某種程度上掩蓋晝溫在前面兩處存在的問題,但當整篇小說的點子不是那麼的好的時候,晝溫的缺陷一下子就會暴露無遺。《餘光中的女孩》這篇小說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餘光中的女孩》講的是一個時空穿越與自我救贖的故事,在此之前,已經有無數的作者寫過這一題材,晝溫的創作也沒有能夠推陳出新。當點子不是足夠好的時候,晝溫的創作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科學原理的濫用,這篇小說使用了很多的科學原理,比如認知盲點,三維圖畫,拉姆齊測驗等,但這些科學原理,要麼解釋故事情節很牽強,要麼完全和小說主題無關,而且它們的出現,是很乾擾讀者的閱讀體驗的。霍金在創作《時間簡史》這本科普書的時候曾說過,每引用一個數學公式,都會讓圖書的銷量減少一半。而作為小說作者,更要有這種自覺性,在創作的時候,要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

另外這篇小說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內核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甚至在描寫主角行駛在時間之海情節的時候,用大段大段的排比句,去描寫小木船變成快艇,再變成郵輪,潛艇的過程,且不論這些內容與主題無關,單是讀這些內容,就讓人覺得很無釐頭,同時也讓人覺得,作者是無力駕馭這些內容的。

晝溫小說創作中關於語言學的部分,很值得肯定,但部分小說中存在的人物,故事內核和故事模式的同質化,也是很明顯的問題,這都會限制晝溫作為一名作者的發展。作者的創作生涯,是一個不斷打破自身侷限的過程,典型的例子比如王安憶。晝溫的問題,是年輕女作者普遍存在的問題。冰心,王安憶等作家在剛開始創作生涯的時候,也會過多地向內挖掘。但是晝溫既然有《偷走人生的少女》這樣成功的嘗試,那麼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她是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希望在未來,晝溫的創作,能帶給讀者更多的驚喜。

注:本篇評論涉及晝溫作品有《偷走人生的少女》《最後的譯者》《沉默的音節》《完美的破缺》《百曲千折》《餘光中的女孩》《失語之愛》《眼動疑》《言蝶》《溫雪》《火山》《白蟲》。

作者簡介

小英,科幻作者,科評人,注重科幻作品的讀者體驗,秉持“文無第一”的觀念,寫走心的科評。

晝溫科幻作品評析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晝溫科幻作品評析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