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腳上藏著關於人類的所有秘密,它能告訴我們身體的重要意義,即我們是誰,我們與自然的關係。”這段奇怪的論述來自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長篇小說《糜骨之壤》開篇第一章。故事便從一個叫“大腳”的男人的離奇死亡開始。在波蘭邊境被大雪覆蓋的山林裡,隱居著一位身患疾病的老婦人雅尼娜,她精通佔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並熱衷動物保護。有一天,雅尼娜的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裡,此後兇案接二連三發生……
這部充滿懸疑和犯罪小說色彩的《糜骨之壤》,正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9年授予)、波蘭國寶級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最新譯為中文的長篇小說。在此之前,國內已經出版的託卡爾丘克作品包括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雲遊》,小說集《怪誕故事集》《衣櫃》等。在這些作品中,託卡爾丘克以她“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象力”,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個不同凡響的奇異世界。
託卡爾丘克
在《糜骨之壤》中,託卡爾丘克迴歸了相對傳統的敘事方式,不再碎片化地呈現她的故事,而是在一個“動物復仇案”的外殼下,時而幽默諷刺、時而驚心動魄,又時時迸發智慧光芒,洞穿著生命的真相。
主人公雅尼娜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她曾經是橋樑建築工程師,因為病痛的折磨,無法繼續建造橋樑,轉而做了小學老師。她退休後搬到波蘭與捷克邊境的一座山村,一邊教小孩子英語課,一邊替不常居住在這裡的鄰居們照看房產,同時她還和朋友迪迦一起翻譯十八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歌。出於對動物和自然的熱愛,雅尼娜常常心懷憤怒地就當地的偷獵事件向警察局寫信,然而從來沒有得到過回覆。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小說便從非法狩獵的“大腳”的死亡開始。他被一根小鹿的骨頭卡住喉嚨,死在自己的家裡,雅尼娜趕到案發現場時,外面的雪地裡還站著幾隻小鹿;緊接著,當地的警察局長被發現死在了一口井裡,旁邊的雪地裡還留下了大量鹿蹄印;警察局長死後的一個月,狐狸養殖場場長福南特沙克也神秘死亡。種種細節和跡象似乎都表面,這是一場“動物連環復仇殺人案”。循著雅尼娜對三位死者生前的回顧,和對他們死亡過程的推測,當地山林裡過度捕獵、非法狩獵的事情也逐漸浮出水面……
毫無疑問,這場連環殺人案是小說的主線,但在這個謎底不是那麼難揭曉的兇殺案之外,小說投注的更多的,是對這個世界,對人與人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的沉重思考。
雅尼娜給自己認識的每個人都會取了奇怪的外號,他們是“大腳”“鬼怪”“好消息”,她養的狗則被稱為“小姑娘們”。這是因為,雅尼娜認為外號裡暗含著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關係:“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看待他人的方式不同,因此我們有權利給別人起一個我們自認為與之相宜,同時又適用的名字。因此,我們都是有很多名字的人,我們跟多少人發生多少段關係,就有多少個名字。”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宇宙中有一個地方,伊甸園仍然存在”
雅尼娜在小說中那些“正常”而“理性”的人眼中,無疑是一個怪人,是一個溢出社會規則和秩序的人。但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怪人身上,還保留著憤怒和天真的力量。循著雅尼娜的視線,小說還呈現了更多奇怪而邊緣的人:同樣熱愛威廉·布萊克詩歌的迪迦;生計艱難、喜歡哥特式小說的“好消息”;患有睪丸素自閉症、對秩序有著極致偏愛的“鬼怪”;宛如邏各斯水中女仙或西爾芙空氣精靈的女作家“灰女士”;研究紅翅扁甲的昆蟲學家,等等。
他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著無法被常人理解的地方,也有些承受著病痛,或是有些種種怪癖,他們或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了遠離世俗的生活。也許是作家在他們身上寄予了更多改變的力量和可能,在普瓦斯科維什這座山村,一邊存在著殺戮和毀滅,但另一邊也存在著希望。“宇宙中有一個地方,還沒有毀滅,那裡的世界還沒有顛倒,伊甸園仍然存在。”“在這裡,人類不受愚蠢和僵化的理性規則所支配,而是遵從於內心和直覺。人們不會沉迷於徒勞的閒扯,炫耀自己的所知,而是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非凡的事物。國家不會施加日常的壓迫與束縛,而是幫助人們實現自己的希望和夢想。人類也不是系統中的某一種模式,不是一個角色,而是自由的生物。這就是我腦海中的景象。”
《糜骨之壤》電影劇照
託卡爾丘克也把更多希望投注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們總是那麼的柔軟輕盈、自由不羈、天真爛漫。他們不會進行成年人用來侵蝕自己生活的無聊閒談。遺憾的是,人越長大,就會越屈服於理智的力量。就像威廉·布萊克所說的那樣,變成天王星的公民。”
布萊克的詩歌貫穿於小說全篇
小說波蘭語的原著書名來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詩句“讓你的犁頭碾過死人的屍骨”,布萊克的詩歌也貫穿於小說全篇。這些神秘而具有寓言性的詩句,跟隨著雅尼娜尋找兇手的足跡,一次次啟示著我們去思考生命的來源,反思人類的行為,尋找心靈深處還依然存留的天真、善意,和在理性與秩序中日漸丟失的靈性。而託卡爾丘克小說中的預言性和呈現出的未來視野,一次次拓寬著我們的作家和讀者的視野,這本新書也同樣會令你在倒吸一口冷氣的同時感到驚喜。
《糜骨之壤》曾在2017年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影幕,並拿下了多種國際電影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了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此外,這部小說還入選了2019年布克國際獎短名單、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2020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等多種國際文學大獎。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新書上架|諾獎作家託卡爾丘克《糜骨之壤》:動物復仇案反思人和自然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