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2020“科幻春晚”科幻小說評論

小說 蝌蚪五線譜

2020“科幻春晚”亮點在於科技與人類溫情的融合,作品主題涵蓋太空探索、時間穿越、多元宇宙。

2020“科幻春晚”科幻小說評論

評《回家》

這篇小說很有意思,捕捉了一個很常見的意象,過年回家進行創作。

提起過年回家,一般給人的感覺是溫馨的,甜蜜的。能讓你想起年三十爐子裡噼裡啪啦的柴火和窗外不時升起的煙花。漂泊在外的遊子回到家中,就像遊蕩的小船重新停回了港口。父母溫暖的笑容,豐盛的年夜飯,這一切無不讓人心神盪漾。

但這篇小說卻反其道而行之,抓住了一個父子矛盾,將整篇小說延伸了開來。父權與子權的衝突是小說常見的題材,無論是弒父的俄狄浦斯還是巴金小說中背叛家庭的年輕人,都是廣泛的存在的。但這篇小說的優點是,將遊子對父親的矛盾心理,用細膩的筆觸表現了出來。那是一種表面上雖然是衝突的,但實際上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關係。因為兒子畢竟脫胎於父親,和父親是有相似性的,這種相似則是一種羈絆,讓他們之間的關係呈現出共爭又共生的狀態。用科學我們難以理解這種關係,但文學的優勢,則在於擅長去表現這些微妙而細膩的關係。

除了這個之外,小說的其他部分就乏善可陳了。無論是車子內外時間流速的不同,升起的地層,作者均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它們更像是某種意象,是為了昇華故事主題而存在的。由於意象是無源之水,嫁接在它上面的主題也索然無味,除了讓人感到尷尬之外,也就沒有其他更多的感覺了。

評《全家福》

這篇小說的結構讓人想起莫泊桑的《項鍊》,討論的也是相似的主題,家庭之中的欺騙。

這篇小說的優點在於結構很巧妙,利用一個機器人的bug,在文章的開頭,就給讀者留下了伏筆。但是很遺憾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篇小說存在著濃濃的趕工痕跡,很多細節雕琢的不是很完美,大量的無所謂的行為和對話充斥著整篇小說,埋下的伏筆也隱藏在這些多餘的信息之中,因為小說不夠簡潔,到了揭露答案的時候,並沒有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除此之外,看得出來作者極力想把故事挖掘一些深度,比如說機器人兒子和父親在陽臺對話那一段,看得出來是想討論未來的仿真機器人在親情中的替代作用。但這段情節,作者並沒有達到他想要的效果,討論不痛不癢如同隔靴搔癢,反而使這一段成了冗餘的閒筆,除了拖慢故事節奏之外,並沒有什麼用。

另外,這篇小說的人物的行動邏輯也不夠讓人信服,如果一對中年夫婦新喪了兒子,他們真的會鬧劇似的訂購一個機器人來取悅長輩嗎?難道就不能謊稱兒子去旅遊或者去國外讀書了嗎?作者在行文後期,似乎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一直在描寫女主人的悲傷試圖補救,但坦白來講,這除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蒼白之外並沒有起到什麼太大作用。

評《新春節考》

這篇小說是一篇解構式小說,通過對歷史進行解構來完成故事。整篇小說文字華麗,屈原、張衡、民族神話,與宇宙、程序、飛船結合。在作者筆下,被演繹出了全新的神采。

這篇小說乍看是很驚豔的,無論是程序出錯的屈原,還是想要窺破天機的張衡,亦或是在宇宙之中不斷分裂融合的桃花源,都充滿了新意。而且在其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借鑑了不少經典科幻小說,比如桃花源那篇就容易讓人想起《三體3》中的子宇宙,煙花那篇則讓人想起劉嘯的一些小說。

但這篇小說問題在於太過粗獷,作者只是用宏大的筆觸構建了一個故事的骨架,然後棄之不顧,又匆匆忙著去搭建另一個故事的骨架。於是整篇小說看下來,就像是經過了一片廢墟,那些龐大的歷史殘骸被淹沒在風沙之中,你站在地上看過去,茫茫一片什麼都沒有。

這不能算是一篇小說,充其量只是一些點子的集合。在寫作者的隊伍中,從來不缺少妙筆生花,能夠寫出一些閃閃發光點子的作者。但想要把點子變成小說,需要有血有肉的人物,充盈合理的情節,這條路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是需要下一番笨功夫和苦功夫的。

評《變獸妄想及外二則》

在過年回家這個大的主線框架之下,作者實際上是往裡面塞了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有兩篇都是很有趣的諷刺小說,剩下的最後一篇,則充滿了古怪精靈的幻想。看得出來,當年寫《大角快跑》的潘海天,雖然現在飽受生活的折磨,已經變成了一隻社畜,但是在行文上面,還是保持著早年的一些風格。

兩篇諷刺小說,都是對社會熱門議題的再創作,無論是996福報,還是程序員單身狗,都被作者用狼人的妄想和沒有心跳兩個噱頭包裝了起來,獨居匠心。這兩個故事成熟圓滑,表現了潘海天作為一個成熟寫作者的狀態,但其缺點則在於故事僅止步於對於社會議題的再現,沒有去更進一步挖掘出更深的內涵出來。對社會流行議題的深入思考,這本應該是作為寫作者的責任。

最後一個故事,作者回歸到了主線,用一個古怪精靈的故事結束了這篇小說,整個故事的創意頗似他早年的小說——《餓塔》。這篇小說總的來說,科幻的味道不是很濃,但其優點在於,用幻想小說去諷刺現實。這種對現實的關切,在現在科幻小說的創作中,是比較珍貴,也是比較缺少的。

評《我在太空撿衛星,結果撿到了央視春晚的邀請函》

這篇小說的背景是很宏大的,太空城,衛星迴收,機器人與太空人。但在這個宏大的背景之下,作者卻講了一個很小的故事,圍繞著一封請柬的候選人之爭。

在這個故事之中,討論的是太空對人的改造,以及人類來到太空之後,對自己的故鄉以及原來的種族的認知,春晚在這裡是作為一個象徵符號存在的。這是一個很好的題材,但遺憾的是,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處理得並不是很好。

對魯小班這個角色的處理相對是比較完整的。但是劉京海和七木這兩個角色,就處理得有些欠妥。七木作為一個在太空中出生,從來沒去過地球的人,他對地球的看法,對人類這個種族的看法,對自我的認知,本來值得挖掘的地方是很多的,但是關於七木討論,卻被作者一句“確實不是大事,所以,我不去。”而草草結束。對於劉京海這個角色的處理,則更讓人覺得奇怪,無論是對他少年時期的回憶,悲慘身世的回憶,都構不成他不參加春晚的動機。這讓人物行動邏輯顯得奇怪,並且有強行煽情之嫌。

另外在開頭作者用大量的筆觸描寫了三人的太空生活,接收星際快遞的無聊橋段,卻在結尾遭遇危機,魯小班的英勇表現,這些故事的高潮部分,三言兩語草草帶過,這讓整個故事顯得有些虎頭蛇尾。

評《辭新迎舊》

這篇小說的優點在於寥寥數筆,就構造了一個苦悶、無趣的賽博朋克世界,格局宏大。而且一些角色也有一些經典科幻作品的影子,比如追殺仿生人的風衣男讓人想起《銀翼殺手》,消除記憶的西裝男則讓人想起《黑衣人》。另外,這篇小說的氣氛也營造得非常好,那種苦悶,每個人都掙扎在輪迴之中的感覺撲面而來,當然一部分原因是這篇小說寫得實在是很無趣,讀著讓人腦袋發悶。

小說基本定調是一種悲觀的宿命論,宿命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被捲入其中的仿生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自己悲劇的命運。唯一有意義的東西是記憶,但記憶只能帶來痛苦。這個構思是很好的,但這篇小說的缺陷在於人物塑造失敗,小說塑造了一些人物,但看完之後,很難讓人留下印象,每個人都在不停地說話,喋喋不休,但這些對話對塑造他們的形象毫無幫助,這些對話都是出自作者之口。每個人都是工具人,作者透過這些工具人用那種混合日本輕小說的腔調喋喋不休地談論他對記憶的看法,談論他對未來世界的看法,就像大學課堂上拿著PPT唸的教授,實在是讓人生厭。

評《相見歡》

這篇小說前半部分是很好的,在相見歡這個主題之下,通過一次會面,以輕靈又詩意的方式塑造了一個原教旨主義者,R,讓他用原始的方式開飛船,原始的方式畫畫,原始的方式吃飯,然後又作為對比,著重描寫了一些被人類科學家訓練的外星球土著海鼠,通過這種對比,包含著對人類肆意干預自然的批判。

但是故事到了“我發現R是由幽靈身假扮著的”就開始有點不對勁了,這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但這個轉折有點為了轉折而轉折的感覺,僅僅靠一句話就能識別出來他是幽靈身假扮的?前面也沒有什麼鋪墊,說實話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到了文章最後,描寫主人公被寄生,融入到外星高級智慧,發現宇宙真相那段。這段洋洋灑灑,,看起來浪漫又宏大,但其實什麼也沒有說,感覺是作者把故事圓不下去了,硬掰出來的一段。就像是呂克貝松拍的那部《超體》結尾一樣,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評《對位歡》

這個故事的設定很多,群主世界裡綿延數千年的大宋帝國,芯片世界裡的仿生人,對位,連接,一系列設定紛至沓來,給人一種目眩神迷的感覺。整篇小說的完成度很高,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主線清晰流暢。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講了一個關於孤獨與交流的故事,這個宇宙之中,不管人生活於世界,還是人類文明生存於宇宙,時時刻刻都是孤獨的,正是因為孤獨,所以才需要交流,而春節就是一個大家團聚在一起,交流的節日。

這篇小說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細節的缺乏,作者費盡心機,設定了很多東西,但是都沒有呈現出足夠的細節,甚至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也是三言兩語,匆匆帶過。缺乏細節的故事是沒有質感的,沒有質感的故事,就像是育碧的開放世界公式遊戲一樣無聊。

另一個問題是小說在表現各個世界聯繫的時候,是通過類似於現實生活中微信群聊天一樣的文本來完成的。弗洛文奇在寫《深淵中的火》的時候也用過這種表現手法,但說實話,這種表現手法實在是不高明,給人一種往天上扔一個啤酒瓶上去,就能砸下一個衛星的滑稽之感。

評《春季星空》

這是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故事,傳統的異星探險故事,處處伏筆,甚至連飛船的名字都暗含玄機。站在異星生物的角度敘述故事也能讓人想起王晉康的《水星播種》和阿西莫夫的《神們自己》裡那些奇幻的、關於外星種族的描寫。

故事的主題是回家,北上廣深的遊子們每年過年都會回家。擁擠火車裡的泡麵味道,售票窗口前長長的隊伍,這就是人們對於回家的全部印象。但在這個故事中,回家這個主題演變成了暴風雪中顫顫巍巍的祭司,古老神秘的祭禮,眉頭緊鎖的宇航員和沉睡在湖中的飛船殘骸。作者通過他的文字,讓人感受到了科幻文學的廣度與彈性。

這個故事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一切都過於水到渠成了,包括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形象,沒有給讀者留絲毫的遐想空間。不過這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意思,還是看故事的體裁和作者的能力而定,如果玩得不好,反而畫蛇添足,得不償失。

評《日久見人心》

這篇小說的細節很棒,科幻小說是很講究科學細節的,但是很多作者創作的時候,科學細節就扯扯量子,相對論之類的胡亂帶過,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個段子: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但這篇小說完全不一樣,無論是關於致幻藥的描寫、時空旅行的描寫、跳躍者在太空中的軌跡,還是他們的工作內容,都很紮實細緻,足見作者的功底。

另一方面,這篇小說的感情處理得很細膩,主角與母親跨越千年的羈絆,被作者用虛擬現實、回憶等種種形式表現了出來,有了這層層的鋪墊,當到了最後一幕,主角再次遇見他的母親的時候,就非常的真摯動人。

這篇小說的問題在於關於古蜀國的情節的缺失,這是這篇文章的噱頭,但是讀完之後,你發現把古蜀國換成任意一個古國,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都沒什麼問題。跳躍者回去之後,與當時的時代是完全沒有互動的,而我們看時空旅行小說,很大一部分就是奔著那些生活在過去的人與事去的。而在這篇小說中,跳躍者回到過去之後,大部分情節是圍繞著當地一個工作人員展開的。古蜀國的風情與人物,則完全沒有體現出來,這些情節的缺失,讓這篇小說失色不少。

評《時光的祝福》

這篇小說的技法很高明。無論是對魯迅的小說故事新編,還是模仿魯迅的腔調寫故事,還是以小見大,圍繞著祥林嫂去搭建故事,無不展現出作者隨心所欲裁剪故事的能力。整篇小說的主題帶著一種濃濃的宿命論,以一種群眾史觀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多災多難的近代史。通過祥林嫂這個人物,作者表明了自己對於歷史的觀點,如果不改變基本的制度,僅僅是依靠兩個英雄人物,是無法改變歷史的軌跡的。

文章的最後,作者寄希望於未來,給讀者以微茫的希望。但看看我們周圍的世界,未來真的會變好嗎?特別通過是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不由得讓人感覺,社會還是魯迅筆下的那個社會。魯迅時代的人寄希望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實現大同社會的夢想,而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只能寄希望於未來的人能夠實現大同社會,但不知道,真正的大同社會會在哪一天到來。

這篇小說的問題在於關於祥林嫂的人生軌跡的改變,是通過林甫轉述得來的,這對於讀者來說,代入感是不夠強的,如果能夠讓主角親自參與並見證祥林嫂人生軌跡的話,那是會大大增加小說的感染力的。

評《新年禮物》

從結構上來說,這個故事是很精巧的,一環套一環,每個人收到禮物,每個人又是別人的禮物。驚悚恐怖,帶著些許辛辣的諷刺。從內容上說,似乎是某種關於現實的隱喻,又似乎只是單純的文字遊戲。

從五四以來,中國的文學一直有現實主義的傳統,新文學從誕生以來,就包含著宣傳與啟蒙人民的使命。充滿隱喻與象徵的文學在中國是不受歡迎的,1922年美國詩人艾略特寫出了偉大的長詩《荒原》。但是這首詩在當時忙著引進各種外來思想的中國竟然沒有產生一點影響。在國內,僅僅也是在新月社的幾個詩人筆下激起一點水花之後就消弭於歷史的長河中了。

文學本身就是一種充滿多種可能性,不斷帶給我們驚喜的東西,韓松及其小說的存在,無疑是在向我們不斷地印證這一點。

評《無人接聽》

我記得有一種文體,叫做對話體,在00後中特別火,指的是在寫作上沒有情節、全靠對話的小說,這種小說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氣泡小說。但是現在,這種小說已經完全沒什麼消息了,證明一篇小說全靠對話、沒有情節是完全撐不起來的。這篇小說看似全是對話,但作者是耍了一個小聰明,全篇只有一個人在說話,它其實更類似於以前的那種日記體小說。

這篇小說的故事不復雜,一個人工智能訓練師竭盡全力去推銷一種外星球移民的養老方式。它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從未來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這一代人。一代人往往都有一些相似的共性,比如美國的嬰兒潮一代,成長於寬鬆的環境中,社會穩定,充滿機會。他們年輕的時候叛逆、反越戰、倡導女權,現在他們則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保守而相信普世價值觀。我們這一代人年紀大了會怎麼樣?多房而中二,嚮往遠方?毫無疑問,作者的描述是過於樂觀了,但是文中提供這個視角還是很有趣的。

小說的框架還是傳統的大公司陰謀論。但是很少見的,這是一篇以老人與養老為題材的故事。雖然科幻文壇中也有標題是《垂暮之戰》這樣的作品,但約翰斯卡爾齊那部小說中充滿了對年輕和健康近乎赤裸的崇拜,顯然和老人是沒多大關係的。

評《彷彿候鳥》

這篇小說體現了日本作者敏感的、從現實素材中抽取故事的能力。故事不復雜,描述的是一個關於春節回家的故事。為了完成這個故事,作者在小說中搭建了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其中關於人類進入宇宙之中,為了適應各個星球環境,對身體進行基因改造,產生生殖隔離,也就是人類種族分化的設定,非常的驚豔。

這篇小說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日本作者從外部提供了一個觀察我們的視角。就拿過年回家這件事來說,對我們來說,是很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傳統之一。但是到了日本作者的筆下,它就變成了一件很令人驚訝的事情。這種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也是這篇小說的看點之一。

這篇小說的缺點在於收尾的時候略微顯得有些匆忙,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作者簡介

小英,科幻作者,科評人,注重科幻作品的讀者體驗,秉持“文無第一”的觀念,寫走心的科評。

2020“科幻春晚”科幻小說評論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2020“科幻春晚”科幻小說評論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