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足協向國內各級職業聯賽俱樂部下發了“職業聯賽俱樂部準入細則”的補充通知。相比於往季的標準,2021賽季推出的新版細則有一點格外引人關注——預備隊的設置將不再列入中超、中甲準入標準之內,取而代之的是“U21梯隊的設置”。中國足協也將特別推出全新的俱樂部U21聯賽,挖掘、鍛鍊年輕精英球員。
由於在此之前,職業聯盟籌備組經與中國足協及各級俱樂部溝通後,確認進一步放開三級職業聯賽本土球員轉會名額,其中新賽季中甲、中乙聯賽本土普通球員引進名額不限,因此推出全新中超、中甲U21聯賽以及要求兩級俱樂部增設U21梯隊,實際也是配合全新本土球員轉會政策的對應舉措,其本意無疑是為了盤活國內各級俱樂部人才市場,避免過多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在“預備隊”中被荒廢。
按照慣例,中國足協會在每年的2月最後1天關閉賽季冬季轉會窗口,而當天也往往是各級職業俱樂部完成新賽季註冊的截止日期。這意味著,協會在此之前必須向各級俱樂部明確新賽季各類準入標準細則。比起“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準入標準部分其它細則對各俱樂部來說可能更為重大,落實起來可能也更為複雜。
舉例來說,“各級梯隊建制”便是各級俱樂部必須嚴格落實的準入條件之一。北青-北京頭條記者22日獲悉,中國足協在今年1月向各級俱樂部下發“準入標準”通知後,又於農歷春節假期結束後,下發了一份補充通知,其內容便是有關各級職業聯賽梯隊的建制問題。通知除了規定各級俱樂部按既定標準設置各級梯隊外,還明確要求中超、中甲俱樂部增設U21梯隊,同時取消原有預備隊。
中國足協作上述調整事出有因。今年1月6日,中國足協曾向三級職業聯賽下發了《關於2021賽季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球員註冊轉會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上面寫道,2021賽季國內足壇註冊轉會窗口已於1月1日首次開啟。其中中超、中甲聯賽冬季、夏季轉會窗分別開啟於1月1日至2月26日、7月1日至7月30日(暫定);中乙聯賽冬季轉會窗開啟於1月1日至3月12日、夏季轉會窗開啟於7月1日至7月30日(暫定)。正如北青-北京頭條此前報道的,新賽季中超聯賽每傢俱樂部在兩段轉會窗開啟期間,最多可以轉入無年齡限制的國內球員8人,比往季的5人多3人。中甲、中乙聯賽每傢俱樂部轉入國內球員不受名額限制。此外,中超俱樂部引進U21國內球員同樣不受名額限制。此外,各級職業俱樂部單季註冊報名總人數名額也有所提升,例如,中超俱樂部一線隊單季報名總人數由30人增至35人。
既然中國足協進一步放開各級職業聯賽本土球員轉會人數名額,那麼轉會市場的流動則需要充足的人才儲備作為前提條件。中國足協要求中超、中甲俱樂部以U21梯隊取代原有預備隊正是為了滿足這樣的條件。相關人士解釋稱,往季為配合各俱樂部人才儲備,中國足協特意推出預備隊聯賽,在鍛鍊人才同時,也為一隊應對諸如人員傷病等意外情況創造有利條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預備隊聯賽總體競技水平一般,而由於賽事往往安排在各級職業聯賽次日舉行,實際也給各俱樂部帶來一定的負擔。
此外需要正視的一個重要現實是,躋身預備隊陣容的除了少數能夠在一線隊獲得有限登場機會的球員外,大多為名副其實的“預備球員”,而由於部分傷愈歸來的一線隊主力球員需要通過預備隊聯賽調整狀態,那些常設預備隊球員的實戰空間被進一步擠壓。這些球員的年齡大多為21歲以上,25歲以下,正值個人職業生涯當打之年,他們即便不具備在中超、中甲聯賽勝任主力、替補的能力,也具備下沉到相對低級別聯賽出任主力的實力。中國足協不限額放開本賽季中甲、中乙本土球員引進名額,實際也是為了讓更多“閒置”在原屬高級別俱樂部的球員,特別是21至25歲球員能夠流動到中、低級別俱樂部,讓他們覓得施展才華的空間。取消預備隊,不僅讓此類球員能夠獲得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拒絕荒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各俱樂部薪資投入壓力,可謂一舉多得。
中國足協增設中超、中甲俱樂部U21聯賽的用意更為清晰。一方面,此舉有益於為各級俱樂部鍛鍊,培養年輕球員,繼而為國字號各級球隊儲備具有可塑性及實戰經驗的後備力量;另一方面,U21聯賽的年齡設置更為純粹,比賽更具公平性。
由於截止到目前,新賽季各級職業聯賽的開賽計劃尚未最終敲定,因此全新推出的U21聯賽採取怎樣的賽制、如何規劃日程安排,目前還有待各方進一步協商。
文/北青體育 肖赧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增加年輕球員鍛鍊機會,中超職業聯盟推出U21聯賽,取消預備隊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