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利用好北京冬奧會舉辦前最後一個雪季,進一步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雪上項目和滑行項目的測試活動在今年2月中下旬舉行,冰上項目的測試活動計劃在4月上旬舉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競賽組織工作最好的預演。
展望2022年,北京將書寫新的歷史,成為全球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舉辦過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場館建設是冬奧會的重中之重,通過改造、再利用,北京賽區13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中有11個是2008年奧運會遺產,“水立方”搖身變成“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個實現“水冰轉換”的場館。面對場館利用這一世界難題,如何實現比賽場館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拿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亮眼方案。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和推動者,藉助冬奧會這個平臺,分享中國成功經驗、發展模式,有利於更好助推世界經濟復甦、實現可持續增長。
北京冬奧會,既是中國與世界的雙贏,也是體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共舞。舉辦冬季奧運會,除了承擔全球頂級賽事任務,還要能帶動冰雪產業發展,助推經濟社會蓬勃發展。冰雪運動在中國市場前景廣闊、具有巨大潛力,隨著北京冬奧會申辦、籌辦、舉辦等一系列活動,將進一步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帶動億萬人民群眾參與冰雪運動,彌補冰雪運動在中國的市場短板。同時,以冰雪產業為載體,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帶動新興產業、旅遊業等上下遊延伸,促進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創業,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源。近年來,我國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調結構、促轉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贏得了迴旋餘地和空間,促進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迅猛發展。而這場體育與經濟的相互成全、完美互動,則為其他國家更好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
40多年來,中國從未停止對外開放的步伐,並且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北京冬奧會將會成為中國與世界加深聯繫的“加速器”。一直以來,我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舉多邊主義旗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經濟全球化趨勢,主動融合全球發展大潮,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大國的擔當、開放的自信融入全球發展大局,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當前的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正逐步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北京冬奧會從籌辦到舉辦的過程,既是中國兌現承諾、自我昇華、快速發展的過程,更是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經驗的過程。因為開放,中國的發展將受益於冬奧會舉辦,中國也將為奧林匹克運動和全世界作出新貢獻。
體育超越國界和種族,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奧林匹克自誕生之日就代表了對和平友愛的永恆追求。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必將以更加自信、開放、多元的形象,敞開胸懷擁抱五湖四海的朋友。北京已經做好了準備,向世界各國朋友發出真誠邀請,歡迎大家瞭解一個全新的中國。(文/丁夢益)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閃電評論丨辦好北京冬奧會 與世界雙贏和發展共舞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