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董兆瑞)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首都體育館改擴建工程於12月25日完工。與首都體育館一同實現完工的還有首都滑冰館、冬奧賽事中心和運動員公寓。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介紹,首都體育館改擴建工程,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大量利用2008年奧運會場館的又一次生動實踐。通過對首都體育館為牽引的首體園區大規模改造,使園區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集比賽、訓練科研為一體的重要賽區,併為推動三億人上冰雪起到積極的作用。整個園區包括一個競賽場館、三個訓練場館、兩個配套設施,共六個建築五塊冰面,服務於冬奧會。
首體外觀“修舊如舊” 保留夏季奧運會痕跡
首都體育館建成於1968年,運行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功能最多、適用範圍最廣的體育館之一。北京2008年夏季奧運會時作為排球比賽場館。此次,這座老場館再度轉換身份,將承擔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項比賽任務,並將產生14枚金牌。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張本華介紹,首都體育館此次改造,秉承“傳承保護、立足賽後、確保賽時、綠色科技”的改造策略,外觀從傳承保護出發沒有大的變化,場館整體顏色還是秉承傳統色調,整個場館莊嚴大氣,遠遠望去,賞心悅目。“體育館南側觀眾區的主入口及北側貴賓接待入口的臺階,由於見證了1971年中美乒乓球友誼賽及2008年夏季奧運會,對於首體意義非凡,在此次改造還進行了原樣保留。”張本華說。
首都體育館內部除增加製冰功能,建設一塊31m×61m的多功能轉換標準冰場,滿足賽時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需求外,還改造了除溼、送風系統,及看臺座椅等,座椅採取並列式排布,調整了腿部空間與座椅間距,保障場館賽時環境,使現場觀眾觀賽體驗更為舒適。
改擴建後的首都體育館冰面及頂部巨型投影。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
千平巨型投影屏幕打造“最美的冰”
中建八局首體項目經理程佔玉介紹,首都體育館採用了最新的聲光電技術,竭力打造“最美的冰”。通過在場館頂部採用鋁合金框架結構,懸掛36個37平米的網格膜,從而在場館的頂部形成一個1332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屏幕,同時,在場地四角分別佈設激光投影儀,將絢麗的燈光與優美的畫面投影至場館頂部的屏幕,當運動員在冰面上盡情舞動時,彷彿置身夢境一般。“最美的冰”不但可以在冬奧會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賽時營造夢幻的競賽體驗,也為賽後吸引群眾性冰雪運動體驗提供優異的運動氛圍和觀眾視覺引導。
據瞭解,首都體育館冰面還採用了二氧化碳製冰的方式,這項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環保的製冰技術,碳排放趨近於零,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度以內。這種製冷相比較傳統方式效能提升30%,而且製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個部位溫度不一樣的情況。首都體育館對製冷過程中產生的餘熱進行回收利用,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極大地提升了場館的綠色屬性。另據瞭解,首體園區共有4塊冰面採用了二氧化碳製冰技術,成為二氧化碳製冷最集中的區域。
首體園區5塊冰面均在設計之初充分考慮賽後利用,為適應群眾性健身打下良好基礎。張本華介紹,
改造後的首都體育館,除保障奧運會賽事需求,賽後既可承接各項國際國內高水平的冰上項目賽事,還可與夏季項目實現無縫切換。今年第一個實現竣工的訓練場館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綜合訓練館“冰壇”,賽後在開展專業運動員訓練的同時,還將成為向青少年推廣普及冰上運動的共享設施。首都滑冰館賽後將作為全民冰雪運動普及和推廣基地定期向公眾開放,整個園區實現了比賽、科研訓練以及群眾健身的全覆蓋,成為大眾健身的新場所。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首都體育館改擴建工程等四個冬奧項目完工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