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23日報道:近日,太極拳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武術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也為這一古老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能夠“傳下去”,太極拳也正在向海外傳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去”了。
太極拳展示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拳既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也是熱門的社團俱樂部。而就在12月14日,學校還與歐洲中醫基金會合作共建了太極健康中心巴塞羅那分中心,將太極文化在海外“落戶生根”。
中醫大學生學習太極拳
上海中醫藥大學體育部馮金瑞副教授告訴記者,中醫大的本科一年級新生,進校時都要學習太極拳,“正好是我們的特色,所以我們對國內大一學生開設了24式太極拳的教學,而對留學生,因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出於讓他們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慮,除了太極拳,還有養生功法的教學。”
馮金瑞老師指導外國學生太極拳
練太極拳究竟什麼好處?據馮金瑞介紹,黃帝內經記載人體有“八虛”,剛好與太極理論相對應。所謂的八虛,“八”是指人體的八個關節,即兩肘、兩腋,兩髀、兩膕。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裡,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等,就能和這八個關節相聯繫,“例如腋下走的是肝經,兩肘走的是心經,髖關節走的是脾經。”練太極拳除了能夠調節五臟,即心、肝、脾、肺、腎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講究“靜”與“鬆”。當前社會競爭壓力很大,生活節奏“很急很快”,而太極拳則能夠讓大家的身心“慢下來”,從而回歸自然。“這是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把太極拳和中醫結合起來,這樣大家聽著都有興趣。”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許多人的身體健康。太極拳的養生功法恰好對呼吸系統有益。“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肺和大腸互為表裡,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太極拳最簡單的一個前進,一個後退,一個開合呼吸,能夠有助於呼吸和腸道系統的保健,對預防新冠肺炎也可以起到一定助益。”
太極拳的海外交流
“太極拳不能單單看作一個體育項目。”談到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意義時,馮金瑞強調,“它能申遺成功也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實際上,太極拳作為一種調節身心平衡的健康運動方式,不僅涵蓋了中醫經絡學、中醫臟腑學等各家學說,還包括了從陰陽平衡角度所具備的哲學思想。
希臘學員展示太極拳學習成果
從2018年開始,上海中醫藥大學已經先後在海外建立了兩所太極健康中心,切切實實地將太極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2018年9月15日,首家位於海外的太極健康中心在希臘雅典西阿提卡大學掛牌。首批32名學員獲得學習證書,還在現場展示了培訓所學的太極拳與八段錦。2020年12月14日,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太極健康中心巴塞羅那分中心舉行“雲授牌”,將成為在西班牙乃至在拉丁美洲所有西班牙語國家推廣太極健康的重要基地。
馮金瑞還透露,早在2001年,自己就曾前往日本鹿兒島向當地市民教授太極拳。“當時鹿兒島的市長自己曾經生病,後來通過練太極拳恢復了健康,所以就希望把太極拳也推薦給市民學習。”
作者:傅文婧
來源:東方網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