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房產 熱點烽火臺

1980年,葉伯從廣東茂名應徵到深圳種菜,40年過去了,他的菜園從荔枝公園一路外遷,遷到了城市邊緣。原先的菜地裡修建起了高樓大廈,現在深圳像他一樣還在種菜的人所剩無幾。從小夥變成老大爺,葉伯如今對自己過去的一個選擇耿耿於懷,在他有機會在深圳買房的時候,他把錢借給了老鄉蓋樓,而錯過的時機再也不會來,深圳現在的房價讓他無力仰望了。城市發展得太快,葉伯感覺自己像一隻掉隊的鳥兒。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1980年,剛剛改革開放2年,政策前景尚不明朗。彼時的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線城市,高樓大廈、高科技公司比比皆是,房價也是日益攀升,龍崗的均價已經超過了4萬。先上車買房的人,現在靠房租,就能過得比絕大多數人好了,而沒有來得及買房的人,只能一邊絕望,一邊省吃儉用,試圖尋找一線生機。

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會階層,那些有膽識、想要放手一搏的人,早早地下海經商、創業,賺得缽滿盆滿,八九十年代,白手起家的財富神話非常普遍。借了政策的東風,大量買房、置地的包租婆、包租公也有很多。

但到了現在,年輕人基本上沒有多少機會了。剛剛走出校門,就要為了房子、車子、彩禮問題而煩惱著,除非是家裡有礦,否則不敢輕易去創業拼搏。而能夠大學畢業,找一份白領工作,其實已經算不上太差了,在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家庭環境太差的孩子,連考上大學的機會都十分渺茫。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後幫助其他人,最終大家都變得富裕,這是當初美好的設想,但人性是經不起金錢考驗的。現實中,部分先富裕了的人,並沒有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更多的是想把財富攥在自己手中,一輩輩地傳承下去,“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才是現實。政策本身是偉大的,但在目前,或許還需要更為細緻的執行落實方式。

有人可能說,葉伯沒有先見之明,若是他早點買幾套房的話,那下輩子都不愁了,所以今天的處境是他活該,從結果論上來說確實如此,但勤勞致富、不投機倒把並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這種窘境,和當下的發展現狀、不完善的分配體系之間的關係更大。

像葉伯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丁香花》這首歌曾傳唱大江南北,創作者當初大學畢業後把戶籍落在了深圳,後來為了發展事業,去北京、廣州地區打拼,多年以後,想要回深圳養老,卻發現已經買不起深圳的房子了。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大城市裡有更多的機會,傳統人情社會的弊端,在大城市裡體現的並不明顯,大城市能夠給下一代提供的教育、醫療環境,更是小城市比不了的。於是一個又一個年輕人削尖了腦袋,鑽入了北上廣深,試圖打拼出一片天地來。有的人成功了,還有的人耗盡了青春,戴著失敗者的帽子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而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令人絕望的房價。

想要讓房價一夜之間跳水,大家都買得起是不現實的,不會有這樣的政策,房價跳水速度太快,也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我們的經濟環境會變得更差,年輕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這種虛無的事情上。需要放平心態,一邊努力,一邊為自己尋找後路。可以努力提高學歷,各大城市為了人才搶破腦袋,高學歷者在落戶、買房上有更多的優惠。

回老家,其實也不算多差的選擇,人情社會固然迂腐,但也多了一些溫情,小城市機會雖然少,但壓力也相對小很多,關鍵要看我們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問題。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勤勞苦幹40年,深漂菜農一個決定被城市狠狠拋棄,誰讓你不買房?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