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作為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環,國家一直在解決人們的居住問題。眾所周知,1998年的住房商品化改革,研究人士稱之為第一次房改,這次房改開啟了住房發展的新紀元,商品住房市場得到蓬勃發展,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1998年的18.7平米,增長到目前的40平米左右,翻一倍還多。
不過,雖然很多人的住房需求得到滿足,但房價在經過不斷上漲後,很多大城市買一套房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而一些小縣城的房價過萬元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剛走進社會的年輕人要想買房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們看到,在國家的2021年8大任務中,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便位列其一。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開發商頭懸“三根紅線”和“5檔紅線”調控,房價仍僵持不下,期待減少購房成本的人可謂望眼欲穿。
在房價僵持下,如何解決當下年輕人的住房問題?不少專家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有專家表示,不要那麼多人往大城市跑,應該發展小城鎮,住房就不會那麼緊缺了,也有專家認為,應該加快集體土地入市,多發展租賃住房,以滿足剛需的暫時租房需求,還有專家就更為直接,應該徵房產稅,甚至空置稅,把空置房逼出來,無論是住房價格,還是住房資源都能得到明顯釋放。
當然,更有專家說,這些或許不是治標治本的做法,要從根本上解決住房需求,要滿足兩點:一是要順應城市發展趨勢,二是與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契合,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有的放矢。據新浪財經日前報道,國務院原發展研究中心劉世錦副主任所著書《讀懂“十四五”:新發展格局下的改革議程》內容中,將北大國發院徐遠教授的二次房改建議穿插其中。劉世錦作為國家智庫成員之一,引入此建議,可見其分量和意義。
從建議的內容看,將“二次房改”與“二次開放”放在並重的位置。原話為:
那麼,什麼是“二次房改”呢?梳理出幾大核心內容:
首先,面向的對象與第一次房改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對城鎮居民和老市民,影響大約5億人,而二次房改針對的是農民工和新市民,影響人數在5-6億之間。
其次,擺脫純商品房模式,大量建設安居房,平均每套50平米,未來10年,每年建設1000萬套安居房。這個量是非常大的,近年我們每年新建的“保障房+商品房”總共才1500萬套左右。
第三,能帶動經濟增長。每平米投資2萬元,每套投資100萬,年均投資就是10萬億元,短期能快速恢復發展經濟,中期能保持10-15年的經濟增長,長期能打破城市與農村的二元化結構,將安置2億農民工,新增4億新市民,一舉解決所有的歷史遺留問題。
從二次房改的內容看,所謂有房才有家,房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主要是將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和流動人口轉化為市民,建議實現的方式就是通過建設規模龐大的安居房,讓農民在城市安家落戶。具體實施而言,又有幾個特點:
1.安居房主要建設在大城市、大都市圈、核心大城市;2.建設完成後的安居房,以社保為依據,對所有的無房群體開放;3.由優質大房企開發,品質上有保障;4.首付不低於2成,利率優惠;5.面積以40-60平米為宜;6.大力發展商業、學校和醫療配套,交通便利,方便居民上下班方便,特別強調不能建在太偏僻的地方。
看完這份建議,讓筆者很感慨,首先想到的一句話:“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實際上,我們今天在城市裡居住的漂亮房屋,無一不是由我們的農民工建設者,十年如一日,最終有多少人能在所工作的城市實現住房夢呢?而這份建議,把這些長期為城市作貢獻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人口納入到住房保障對象,這給了他們一個更好更多的選項,如果想讓自己居住在城市裡,讓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可以通過安居房來實現。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又擺在另一群人面前:若這個建議真能實現,未來是買房還是等待呢?筆者有3點看法:
第一,安居房主要分佈在核心大城市及其周圍的衛星城,應該說,是符合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比如最近發改委批覆了首個都市圈規劃,顯然,這僅僅是開始,相信後面類似南京的都市圈會越來越多,毫無疑問,大都市圈將承載更多的人口,在這些地方,無房人可以買這種小型的安居房,但人口進來了,隨著收入增加,勢必還會有更多的改善需求,所以,這些地方的商品房,特別是品質好的改善型住房,其價值還會繼續上升,在大城市、大都市圈若有買商品房打算,還是應趁早。
第二,大部分經濟基礎較弱的三四線城市並不涉及這類安居房。其實,這一點應該比較好理解,因為很多三四線城市本身沒有多少就業容納能力,是人口淨流出城市,住房量從本質上看已不那麼缺了,有的還過剩,若建設這樣小面積的安居房,只能造成資源浪費。因而,在這些地方買房,如果買房是自住,那倒也無所謂,但若是投資,即便沒有安居房,也不會有多少潛力,若除去資金成本,可能所剩無幾,更無法與通脹相比。
第三,無論二次房改能否成真,樓市分化的時代都將到來。目前我們的城市化率已經過60%,疊加老齡化和低生育率,人口全面流入城市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只有那些經濟發展潛力大,就業機會多的大城市才會享受到人才紅利,房地產趨勢仍然向好,此長彼消,被虹吸、又不在大都市圈內的中小城市,住房需求只會削減,房地產有價無市的局面或逐漸形成。
還是那句話,進入城市化下半場,對待房地產,不能用過去的經驗來看待未來,因為面對的環境已經在徹底扭轉。對此,你看清楚了麼?歡迎留言探討。
學習更多房地產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二次房改”來了?在房價僵持下,新建議提出,6億人或受影響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