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一輪初升的太陽或位於大廈頂端,或懸於大橋橋塔塔尖,抑或映襯於古塔之後……最近幾天,一組特殊的“懸日”攝影作品被很多南京人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這組作品的拍攝者“一路”是南京這座城市最熟悉初升太陽的人之一。三年來,他以清晨的太陽為主題,以南京的地標性建築為前景,拍攝下不少“懸日”作品,在南京長江大橋上拍攝下的一幅作品,更是把握住了一年一度的最佳拍攝機會,堪稱經典。
“一路”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拍攝這些照片的機位大多是自己和同伴經過多番尋找最後確定的。他說,拍到好照片十分開心,也享受攝影本身的樂趣。
畫面令人稱奇
將自然壯闊與建築之美融合
在其中一張照片中,一輪初升的太陽“懸浮”在南京長江大橋兩座橋頭堡之間,金色的光芒灑在橋面的車輛上,形成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一路”拍攝的以長江大橋為前景的“懸日”作品
另一張照片上,一輪朝陽映襯在江蘇電視塔之後,塔身上端的碟狀小塔樓位於太陽正中,在天光中呈現出紅色,宛如一個巨大的中國結。遠處紫金山巨大的輪廓,更為畫面增添了一份壯闊的感覺。
“一路”拍攝的以電視塔為前景的“懸日”照片
在其他幾張照片上,朝陽或映襯於九華山三藏塔之後,或懸於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橋塔塔尖,抑或是“恰巧路過”紫峰大廈頂端,呈現出令人稱奇的圖景。
“一路”拍攝的“懸日”作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這類作品被統稱為“懸日”。“懸日”的概念最早源自美國紐約曼哈頓。每年特定的日子,當落日行進至曼哈頓的街道兩側林立的高樓之間,光線灑向街面時,會形成具有很強衝擊力的圖景,被稱作“曼哈頓懸日”。
如今,“懸日”成為一個小眾的攝影門類,除了經典的街道“懸日”,攝影愛好者還用鏡頭捕捉下太陽與各種建築“相遇”的瞬間,將自然的壯闊與建築之美融於同一畫面中。
這組打卡南京地標的“懸日”攝影作品均出自攝影愛好者“一路”之手,這是他從前後三年拍攝的“懸日”作品中精選出的幾張。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懸日”可以在太陽升起或將要落下時拍攝。由於前幾天處於春節期間,所以自己選擇的都是日出時拍攝的“懸日”,“初升的太陽寓意著蒸蒸日上,正好對應著新年到來的喜慶氣氛,也希望這組照片能夠給節後上班的‘打工人’帶來能量和動力!”
“一路”在拍攝中
凌晨起床是必須
“天時”“地利”缺一不可
拍攝一張“懸日”照片有多難?
想要拍攝日出時的“懸日”照片,早起是必須的。為了拍攝江蘇電視塔那張“懸日”照片,“一路”凌晨3點半便早早起床,天不亮便趕到預先準備的拍攝地點,“冬天天亮得遲一些,在凌晨凜冽的寒風中出發,也是一種難忘的體驗。”
“一路”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拍攝這樣的照片“天時”“地利”缺一不可。一張構圖精美的“懸日”照片需要讓作為前景的地標建築在畫面上處於太陽的正中位置,或者讓太陽位於其頂端。這說起來簡單,實際拍攝起來卻非常困難。
事先踩點是必做的“功課”,他介紹,拍攝“懸日”一般需要在較高的位置,因此爬樓拍攝成了常態。能上去拍攝的高樓並不多,這也成為一個限制因素。經過爬樓踩點,確定了拍攝位置、前景建築的位置和高度後,再通過軟件計算,就才能確定適合拍攝的時間。
根據地球繞太陽旋轉的軌跡來看,一年中適合拍攝的時間往往只有兩次,每次兩到三天。位置、時間可以通過計算預先得知,天氣就成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有一次,他在橋北選定了一個機位,準備拍攝一張以紫峰大廈為前景的“懸日”照片,但一連幾天天不亮趕到那裡,“卻因為天氣原因連相機都沒拿出來”。直到幾天後,他才在備選機位拍到一張大體滿意的照片,“可惜天空還是有雲層,遮住了部分太陽”。
“一路”拍攝的“懸日”作品
而在紫金山上一個以紫峰大廈為前景的“懸日”機位,“一路”已經守候了兩年多,但仍未等到合適的機會。
不過,在他看來,這樣的“不確定”也正是拍攝“懸日”的最大魅力。
長江大橋拍“懸日”
最佳機會一年只有一次
從理論上講,由於中國城市的街道大多是南北、東西向佈局,在春分、秋分這兩天太陽應該是從正東昇起、正西落下,因此這兩天應該是拍攝東西向街道“懸日”的最佳時機。
但實際上,拍攝“懸日”受到遠山、高樓、拍攝位置以及拍攝地點與前景距離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真正適合的機位非常難得。北京一位攝影師為拍攝“懸日”作品,逐一排查長安街及其延長線上的20多座天橋,才最終確定了三個備選機位。
“一路”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他拍攝“懸日”三年多的時間裡,曾考慮過很多街道,但一直沒有發現適合拍攝的地點。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南京長江大橋,橋面開闊的視野讓拍攝一張這樣的照片成為可能。
因為南京長江大橋西北-東南向橫貫於長江之上,因此在江北沿主橋橋面拍攝,太陽需要從東方儘可能偏南的位置升起,最佳拍攝時間只有冬至那一天。幸運的是,這天的天氣不錯,“一路”抓住了一年中僅有的這一次最佳機會,拍攝下這張經典的“懸日”照片。
“一路”認為,拍攝“懸日”最大的意義在於真實。他表示,雖然他拍攝的照片也做後期處理,但只是根據實際景象適當地加強色彩,“用電腦軟件,不用起早,甚至不用出門也能做出‘懸日’的效果,但那樣對於我來講一點意義也沒有,必須要拍到真實的。”他說。
自己發掘拍攝機會
更享受攝影過程中的樂趣
“一路”並非一名專職攝影師,他說自己只是一名攝影愛好者。他拍攝的作品大多把鏡頭對準了南京的城市風光以及交通設施,他用相機記錄下城市建設的步伐。
“一路”在拍攝中
“我是20年前來到南京的,很喜歡這座城市!”今年44歲的“一路”告訴記者,自己覺得南京的“可拍性”很強,因為這座城市有很多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地方,雖然不像上海那樣繁華,但這種古與今的融合,給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很多可拍攝的主題。
在主題為“火車與城市”的一組攝影作品中,“一路”通過獨特的拍攝視角,將南京的鐵路、軌道交通與山水城林相融合,頗具新意。他告訴記者,拍攝這組照片和拍攝“懸日”時一樣,大多數機位都是自己和同伴尋找發掘的。
“一路”拍攝的“火車與城市”系列作品
尋找一個合適的機位並不容易,往往需要實地查看多個地點,才能最終挑選出一個合適的。對於自己發現的新機位,“一路”將一部分分享給了詢問他的網友,“也有一些地方暫時沒有公開的,因為不太願意打擾那裡原有的寧靜。”
“其實發掘拍攝機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於拍照人來說的話,發現一個新的視角,會很有成就感。”“一路”說,拍到好照片自己十分開心,同時也享受攝影過程中的樂趣。
紫牛新聞記者|萬承源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南京地標“懸日”大片美爆了!一年只有一兩次拍攝機會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