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濟”成為今年又一熱詞。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
廣闊的寵物消費市場及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催生了大量寵物相關企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超過67萬家與寵物相關的企業,其中,今年前10月新增數量同比增長超76%。
寵物服務也在往精細化方向轉化。除了常規的寄養、醫療等服務,近兩年,在寄養方式上,還出現了“寵物酒店”,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消費者購買寵物服務甚至買出了一家上市公司。今年國慶節前一天,成立10年的中國寵物服務電商波奇寵物以10美元/股的價格在紐交所發行上市,成為“寵物生態第一股”。
▲資料圖 來源:圖蟲創意
一片繁榮背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它經濟”在今年又呈現出不同變化。在越來越完善的寵物產業鏈上,有人歡喜,也有人憂。
寵物服務消費逐漸“擬人化”
寵物業務成為本地生活新戰場
前段時間,一條關於寵物狗幫忙做家務的消息,引發大眾對寵物訓導行業的關注。畫面中,一隻狗子舉著掃帚像人一樣做家務。
“對狗狗而言,它並不明白所做動作的含義,訓練只是一種行為誘導。掃地一類視頻,大多或是營銷號自行剪輯。”成都犬之谷寵物訓導學校執行副校長魏屬吾說,聰明的狗狗可以做出這些簡單動作,但它們並沒有這個智商,背後需要人進行輔助。
魏屬吾表示,作為寵物服務細分領域之一,寵物訓練並不算新型行業。在他所開設的寵物學校裡,寄養訓練一般需要1個月時間,收費3000元。所訓練的內容包括糾正狗狗自身所有行為問題、社會化培訓,以及基礎服從訓練包括坐、臥、等待、有繩隨行、喚回等。如果顧客有特殊要求,比如叼籃子、取快遞、裝死、開門關門等,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就更高。
整體來看,魏屬吾所在學校今年單量比去年上漲了30%左右。原因在於,這類只能通過線下門店才能完成的服務對養寵人士而言“是剛需”。他說,疫情期間,很多人在隔離或回老家時,會選擇將寵物進行寄養,寄養期間順便對其進行訓導。“人們也越來越願意為自家寵物買單。”
▲成都一所寵物訓導學校
事實上,隨著需求增加,寵物服務也越來越精細化。
就成都來說,記者在美團平臺上看到,在寄養方式上,出現了“寵物酒店”,如同人類酒店一般,還可以選各種房型,這樣的寄養服務價格約150元1次。在寵物清潔方面,除了常規的洗澡剪指甲等服務,還出現了寵物遊泳服務,如同人類去遊泳館遊泳一樣,還提供辦卡服務。甚至出現了寵物殯葬服務——主人可以向商家定製印有寵物照片的骨灰盒和墓碑,商家會提供火化服務,並舉辦葬禮。
由此可見,圍繞寵物衣食住行的消費行為正在逐漸“擬人化”,而在巨大的需求驅動下,寵物業務已經成為本地生活的新戰場。
餓了麼發佈的《2020寵物外賣報告》顯示,90後用戶已經成為最大的寵物外賣消費群體,寵物相關外賣的訂單正在飛速增長,過去一年,餓了麼寵物外賣訂單增長135%,用戶平均一單消費125元,遠高於餐飲外賣的客單價格。
在京東到家,寵物業務已經成為其全渠道戰略重要的一環,自上線以來,其寵物業務已經覆蓋寵物食品、寵物玩具、寵物健康、寵物洗護等多個品類的商品。
2019年下半年,美團打出“寵物用品最快30分鐘送到家”的標語,上線寵物外賣業務,並推出了寵物在線醫療等線上服務。
▲訓犬師資格證書
國產寵物品牌迎來“春天”
線下活體經營受阻
寵物服務在不斷往精細化方向發展,寵物食品如何?
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食品是養寵消費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佔整體消費支出的61.40%。從國內A股市場上的寵物食品概念股中寵股份來看,2019年年報顯示,中寵股份國內市場的銷售收入為17.16億元,同比增長21.5%。根據其最新發布的前三季度財報來看,不僅“營利雙增”,淨利潤更是同比翻了一番。
“在很多寵物主的固有觀念裡,進口糧總好過於國產糧,但疫情給了國產糧一個‘翻身’的機會。”麥仕寵物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劉海東表示,其工作的企業系2008年成立的國產品牌,主要業務涉及寵物食品、清潔等領域,在成都亦設有分公司。
他表示,疫情不單單是讓進口糧進不來,對於國產糧也產生一定衝擊,比如工廠無法正常開工,無法發貨等。儘管曾受2個月疫情影響,但就其企業在四川領域經營的情況來看,“仍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經營指標”,“這證明行業需求率在不斷增加。”他說。
據劉海東觀察,近年來,寵物經濟均呈現一個持續增長態勢。“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溫飽,開始追求更多的精神滿足感,獨身的都市白領、獨居老人等更多的人加入養寵的行列中,寵物在人們心中從最初的看家護院到寵物再到現在的家人,情感上的傾注多了自然花錢也就多了。”他說,這樣的現象也讓整個行業開始出現寵物食品多樣化、寵物用品擬人化、寵物飼養專業化的苗頭。他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行業仍會保持25%—35%的增長。
▲人們越來越願意為自家寵物買單
另一方面,他認為,疫情也讓行業出現一些新的變化,部分領域開始洗牌重組。
從線下門店來看,部分寵物門店主動或被動選擇停止營業,租金、人員成本、庫存等問題對寵物行業的資金鍊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今年很多經銷商轉為淘寶小賣家,由原來的實體店供貨轉為網店供貨,“更多的寵物主也對網購養成了習慣,目前仍呈上升趨勢,但對線下仍有部分依賴。”
從寵物醫療領域來看,劉海東說,2018年前,寵物醫院的收益較多,在此後資本傾注的2年時間裡,寵物醫院如雨後春筍般增多。而一旦競爭加大,一些小型的寵物醫院就會進入淘汰階段,今年疫情讓淘汰階段提前。“寵物醫院的生意不好做,首先影響到了經銷商,而寵物醫院、寵物店的淘汰,必然導致部分經銷商的淘汰。”
並非全行業都因疫情而受益。成都“龜與熊貓”建設路店店長告訴記者,對於動輒幾千元交易的活體經營來說,顧客更願意親自到店進行體驗,疫情期間,門店客流減少,也給經營造成一定影響。
疫情也加速了店鋪轉型。該店於5年前成立,前期以售賣水族為主,因魚類飼養難度大轉而做倉鼠、兔子等。疫情影響下,鼠類受到嚴格管控,基於前期市場調研,去年開始,店鋪逐漸轉型至現在的以貓狗活體經營為主,除了活體,還售賣寵物食品、用品等。
▲成都一所寵物訓導學校
行業基本形成規範
但仍存在監管“空白”
“目前國內養寵保有量約10%,與國外發達國家60%—70%左右的養寵保有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四川省寵物協會秘書長張勇兵認為,中國人口基數大,加上消費水平提升,未來10年,寵物行業或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
“經歷前幾年的‘野蠻式’發展,目前國內寵物行業雖尚處於發展初期,但已基本形成規範。”張勇兵舉例,在國內,寵物行業線上線下已形成並行發展的關係,區分明顯,各自獨立。比如,線下主要從事服務類,如美容、醫療等,線上主要是食品、用品。同一款產品,為了保證渠道的良性競爭,一般不會在線上線下同時出現。
看到了寵物經濟蘊藏的增長空間,資本也紛紛入局:高瓴資本、紀源資本、天圖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先後進場,其中,高瓴資本先後投資了芭比堂、寵物家、愛諾、龜與熊貓等寵物品牌。到2019年,國內寵物行業融資事件有40餘起,累計吸金規模超過42億元。
▲寵物服從訓練
“但也存在一些‘空白’。”張勇兵補充,在寵物墓地和火化方面,因種種原因,目前尚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支持。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2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我國今年共新增超過1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同比增長447%,超過歷史相關企業增量之和。另一方面,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 》顯示,在巨大的寵物消費市場中,寵物殯葬的消費滲透率僅僅只有0.5%。
寵物殯葬也並非一個新型行業。2018年年底入行的秦先生表示,據他了解,寵物殯葬自2014年左右興起,入行之初算上自己,成都共有4家從事寵物殯葬服務的企業。發展到現在,成都一共也只有約12家寵物殯葬企業。
截至目前,秦先生一共接待了約3000只寵物的殯葬服務,按照寵物重量收費,一般一隻40斤重的狗狗,收費在80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儘管現在養寵人的理念和意識已慢慢建立,但限制寵物殯葬行業發展的,是在寵物火化和寵物墓地領域,尚缺乏相關支持。他提及,火化是寵物殯葬的重要流程之一,“但目前業界寵物火化基本靠私人營運,寵物也沒法入墓地。”
“未來越來越多的養寵用戶也將會去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愛寵更體面地與世界道別,但能否形成行業規範,最終還需各方努力。”秦先生說。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它經濟”背後的2000億市場:寵物服務消費“擬人化”,國產寵物品牌迎來春天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