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源於我剛剛畢業的表妹親述事實:
我,去年剛畢業,家裡人給我找了一個幼兒園工作,剛上了一個星期,死活我都不去了,爸媽問我為什麼不去,我說:我再去上一天我就得崩潰。
我印象裡的幼兒園老師都是溫柔有耐心的,我自己也很喜歡小朋友,所以才選擇這個行業,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幼兒園老師的行為真的刷新我的三觀。
家長來接送孩子的時候,老師們都個個笑臉相迎,表現得都像是溫柔可人的優秀教師,可是家長前腳剛走,面對孩子的時候,就顯示出一副暴躁模樣,特別兇。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吃完早餐不久到了孩子們喝水的時間,排隊喝水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不小心把杯子掉到了地上,我正要去幫孩子洗洗杯子重新接一杯,旁邊的帶班老師阻止了我,對著那個把水杯掉地上的孩子吼道:“連個杯子都拿不住,那你就別喝水了,想喝自己到水籠頭喝!”
我當時就呆住了,那個孩子也不哭,默默地低頭不說話,顯然是已經習慣了老師的態度。後來我還是默默幫孩子洗了杯子重新接了水。
關鍵她們有時候並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吼孩子,孩子沒做錯事也吼,興致來了就吼、心情不好也吼,就算不是孩子的錯,也會把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會穿脫衣服,也會衝著孩子大吼:回家學習穿脫衣服再來上學!聽到了沒有?聽到了沒有??
別說孩子父母,我聽的心都要碎了。看著她們的樣子,我真的融入不到她們中間去,面對家長無比客氣溫柔,面對孩子就像是換上另外一種面孔,最關鍵的是,她們自己不溫柔,我如果對孩子溫柔她們還鄙視我,告訴我只要不打孩子就行,有些孩子不吼根本不聽話。
我覺得我的性格是比較溫柔的那種,可是在這樣的環境待時間長了,我怕我真的會變得跟他們一樣暴躁不安。因為如果不像她們一樣,我可能融入不到她們中間,但如果像她們一樣,我真的覺得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筆者說:
聽了表妹的講述,我真心理解她那種既想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的糾結,在孩子上幼兒園這條路上,初為人父母的家長往往要踩很多坑,關鍵是踩了坑之後你還得繼續在坑裡待下去,因為你不知道你出了這個坑之後會不會又跳進另一個坑。
首先,遇到這樣對孩子沒耐心、脾氣暴躁的老師能忍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忍!
像我表妹幼兒園這種情況,我不知道是不是普遍現象,之前我在網上看到有討論“能不能包容幼師對孩子發脾氣”這個問題時,有人在下面留言:幼師也是普通人,是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氣得狠了發脾氣也可以理解。
可是我想說的是,我理解人都有脾氣這件事,但我理解不了、也包容不了把情緒延伸到孩子身上這類人。在上班時間你就在工作,首先你的角色是老師,所有的情緒都要圍繞著配合你的工作來,而不是把情緒帶入到工作中去。
打個比方,你不是幼兒園老師,而是一個外企的員工,領導讓你做份企劃案,你說“我今天心情不好我不做”,這說得通嗎?我想不會有人這樣做,即便不是面對領導,面對普通同事、普通客戶更不會這樣做,因為作為一個成年人都知道最基本的為人處理原則。
而幼兒園的老師卻能把情緒帶入到工作中去,心情不好就可以對自己的“客戶”隨意吵罵,無非有兩個原因:一是仗著這些孩子小不會反抗,再加上有些老師威脅孩子不讓孩子回家說,孩子單純就不會跟家長說;二是幼兒園裡都是這樣的風氣,園裡領導不重視。
那麼我們不能忍,又能怎麼辦呢?
我認為,下下策是換幼兒園。不要想著換幼兒園就能解決問題,因為這顯然是老師的責任心問題,而每個幼兒園都有責任心強和責任心弱的老師,萬一你轉的幼兒園又遇到一個責任心差的老師怎麼辦呢?
最好的方法,是跟老師心平氣和地溝通。
說實話溝通時這個度可能不太好把握,溝通不好就會直接影響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正如前面我表妹上班時一個老員工給她“傳授”的“秘訣”一樣:可以吼孩子吵孩子,但不要打孩子。
老師沒打孩子,但冷暴力你孩子行不行呢?一旦父母發現這個現象,老師也有理由:我沒吵你家孩子沒打你家孩子,吃飯睡覺我們都照顧得好好的,你有什麼理由找?
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關係就是這麼微妙,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可以達到完全不同的效果,明明是一句好話,我用嘲諷的語氣說出來就是挑釁,雖然我話沒問題,但惡意滿滿,最關鍵的是把這句話搬到哪去說都完全看不出來我有錯,這才是家長最無奈的地方。
我們既然改變不了老師,那麼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吧。
首先,溝通的時候要擺正自己的態度。
千萬不要以為你是“上帝”,你交了錢你家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你就可以趾高氣揚,前面也說了,人都是有情緒的,也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再公平的老師也有喜歡的孩子和討厭的孩子,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分青紅皂白把老師罵一頓以後老師對你家孩子會是什麼態度。
也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孩子在人家手裡,自己就要卑微到塵埃裡去,你越是在對方面前姿態低,對方越是不把你看在眼裡。所以,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多跟老師溝通,最好是你發現一次問題就找老師溝通一次,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老師改變剬是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讓老師知道:這個家長很重視自己的孩子,而這個孩子跟家長又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有什麼問題能清晰地描述給家長聽。
只有老師有了這樣的意識,才能在日常照顧孩子的時候有所顧忌,並且重視孩子的感受。
其次,千萬不要一言不合就找園所投訴。
中國有句俗話叫“縣官不如現管”,你以為投訴到園所就能“震懾”到班級老師了嗎?園長最多把老師批評一頓,或者略做懲罰,可是你的孩子還是得帶班老師去照顧,除非你想轉班或者轉學,否則投訴園所是最不提倡的解決方案。
最後,降低對幼兒園的預期。
今天看到“半佛仙人”寫的一篇關於養老院的文章,文章裡講到一箇中高端的養老院,護工的服務卻常常存在問題,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作者在文中說到這樣一個觀點:你不能指望一個拿5000塊錢工資的人幹50000塊錢的活。
當然,這又說到責任心的問題了。有人會說:你既然拿了這份工資,就得幹好這個活。
可是,活幹得好不好,有什麼標準嗎?現在幼兒園到處都是攝像頭,體罰這種情況存在的機率很小,可是老師優先照顧誰,忽視誰,故意引導別人忽視誰,這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
“半佛仙人”在文章裡講到一個養老院裡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養老院裡什麼叫弱,什麼叫強?不是看你年輕的時候在社會上多有地位,賺多少錢,而是看別人欺負你以後會不會有人來找他算賬。
有孩子的老人就有依靠,因為孩子本身存在的意義,就在於一種威懾。
基於這種“叢林法則”,對於同樣跟外界隔絕的幼兒園,家長對孩子的時刻關注以及及時地把這種關注信息傳遞到老師那去,對老師來說也是一種威懾。
連拿著高工資的護工都不能保證服務質量,幼師工資還低些、一個老師照顧的孩子還多些,你指望老師能把你孩子照顧得多好?
所以不要對幼兒園有太高的預期,只要孩子不出什麼安全問題,老師不對孩子區別對待,不影響孩子身心發展,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能忽視就忽視吧,自己平時多對孩子上上心就行了,畢竟自己一對一照顧孩子,有時候還被孩子氣得想要抓狂,三個老師帶幾十個孩子,那不是更抓狂嗎?
我的觀點您認同嗎?您家孩子幼兒園老師符合您的預期嗎?可以在評論區說出您的故事!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我,今年剛畢業,在幼兒園上了一週班,感覺三觀被重塑,果斷辭職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