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終身受益

育兒 fumuketang

當你看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焦慮著急?甚至是憤憤不平不平,怎麼是我的孩子?怎麼只有我的孩子才這樣?

你需要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有數據顯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很多程度上和家庭氛圍、養育方式有直接的關係,本文將從親子關係的角度,講述如何提升專注力:

1:理解而非指責

當孩子有困難的時候,是我們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的最佳時機。

看到孩子學習不專注,首先要做的是:蹲下來,溫和地和孩子溝通:怎麼了呀?我看到你在寫題目的時候,去做別的事了哦。

“蹲下來”是我們不要用成人”居高臨下“的姿態,不一定是真正蹲下來的身體姿勢,因為只有平等地看待孩子,你才有可能用真誠的態度,發掘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不管孩子說出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都可以去幫助孩子,但如果我們是以指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不專注的狀態,比如:“你怎麼又這樣了?”“叫你好好學你就是不專心”等等,那就很難從孩子的角度去發現,不專注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你也無法真正的幫到孩子。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終身受益

當知道原因之後,接下來就可以實施具體的幫助了。

2:幫助而非懲罰

當我們知道原因之後,需要根據具體的原因去幫助孩子發生改變,而不是從你自己的角度認為原因不重要,從而習慣性地用懲罰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說:哎呀,我都寫很長時間了,現在感覺很累了。這個時候要考慮兩個因素:

第一:根據孩子平時的專注力時間,判斷孩子所說的累,是不是真的累。

比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常積極投入的時間大概在20分鐘左右,那如果只有兩三分鐘孩子就停了下來,說太累了,顯然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興趣原因,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孩子在投入學習之前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那我們還是需要去理解孩子,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二:孩子的確是20分鐘左右,真的累了,那就要尊重孩子的生理規律,選擇休息,不能根據作業量要求孩子,要從孩子本身出發。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終身受益

總之,不要用懲罰的方式去改變孩子的行為,而是從“孩子需要幫助”的角度去幫助孩子。再細分下來,幫助孩子也還分不同方式:有引導和強制。

3:引導而非強制

引導和強制的區別是什麼?你聽這兩句話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1句:如果你不按時完成作業,就別想玩了

第2句:如果你提前完成作業,玩的時間就能更長一些

哪句話讓你更能接受?

第1句話就是以強制的方式,讓孩子聽起來感覺是被強迫的,非常不舒服;而第2句話是一種引導的方式,讓孩子看到,完成這個任務之後,還會有更想做的事情等著自己,顯然,第二句話更加能夠讓孩子積極投入到當下的學習中。

一般來說,“引導”是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接下來的美好,比如:我們叫孩子起床,如果你說“再不起來就遲到了”,那孩子即便起床也會感覺是被迫的;如果你說“起床啦,美好的一天開始了”,那這個時候,孩子起床會帶著愉悅的、期待的心情。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終身受益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當中,建議多用引導,而非強制。

以上3點:理解、幫助、引導,是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所有改變都是以關係為基礎,如果我們有再多科學實用的方法、技巧,但是和孩子的關係很差,基本也是幫不到孩子的。

當然,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只是其中之一,我們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培養孩子專注力,家長這樣做,讓孩子終身受益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