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與智能手機的“較量”中如何增強孩子自控力?

育兒 北京青年報官網

微信公眾號提問

日前“關於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這一規定引發熱議。作為一位初中生家長,在這方面我有著非常強烈的困惑,一方面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能讓孩子完全不使用智能手機,另一方面孩子在這個年紀的自控力又比較差,經常會和他發生這方面的“鬥爭”事件。怎樣才能增強孩子的自控力?家長需要掌握哪些方式和方法?

專家觀點

北京市十一學校化學特級教師王篤年:孩子的自控力需要通過一些有自控性的行為過程來逐步培養起來。必須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得到控制力。想讓孩子學會控制手機使用時間,而他從來就沒有手機,何談控制?

所以說,要孩子自覺主動地把手機交出來,而不是在威逼利誘和家長的權威之下交出來。可以與孩子達成一些協議,比如使用手機的前提是能夠在晚上睡前把手機關機放在客廳,當然家長也不會去翻手機。對於翻孩子手機的問題,我是不提倡的。一旦孩子察覺到了家長翻看手機,就會立刻對你失去信任。把智能手機調換為功能簡單的“老頭機”,有的是家庭強制的,有的是孩子主動提出來,但客觀來講,在移動互聯技術盛行的時代,年輕人用老人手機是不合適的。可能短期來看控制孩子玩手機有效果,但孩子總要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的。

自控力一定是發自內心的,不能全靠外在的控制,靠外在控制帶來的反例非常之多。很久以前我剛到十一學校的時候,班裡有個孩子打遊戲,那個時候無線網絡不發達,也沒有智能手機,這個孩子就用電腦打遊戲。他媽媽因為期中考試成績差氣急了,把網線給斷了,全家都不上網。結果如何呢?這個孩子就刻意進行“報復”,期末考試比期中考試考得更糟糕,而且平日裡還故意遲到、早退,成了一個很令人頭疼的孩子,後來他發展的也不是特別理想。

總結而言,在有內驅力的基礎上才能談自控力。內驅力的培養,大人和孩子都要付出耐心和努力,需要尊重、愛和信任,讓孩子認識到我是我自己,不是誰的附庸。催促下的學習是被動的。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談鬆華講過:當下中國孩子普遍磨蹭的毛病,都是被媽媽催出來的,你一直催他、幫他規劃,眼前這件事沒幹完呢,馬上下一件事等著了。孩子心裡就會想,就跟下雨一樣,反正快跑慢跑都是淋雨,慢慢來吧。文/本報記者 林豔

(話題徵集:在育兒的過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請您與我們聯繫,可在教育圓桌微信公眾號上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回覆,並針對您的話題進行探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與智能手機的“較量”中如何增強孩子自控力?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