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
但到底何為“龍鳳”,每個人心裡評判的標準卻都不同。
有這樣一個家庭,父母生了三個女兒,女兒個個長得俊俏,長大後都選擇落髮為尼,原因跟她們的母親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
01.母親喜歡聽佛經,用佛經給孩子胎教
妙樂法師是家裡的第三個女兒,在她的記憶中,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給她聽心經。
她的父親曾經患過很嚴重的膽結石,醫生說不好醫治,因為家庭的貧困,母親也籌不出醫療費給父親治病,就去寺廟給父親祈福。
有位師傅教給母親念大悲咒,母親第一次念時字都認不全,但她每天都誠心誠意地念,一個月後父親的身體有了好轉,膽結石症狀也減輕了。
從那以後,母親就喜歡上了念大悲咒,家裡每天早晚都會念大悲咒和心經,在懷孕時,也把佛經當成胎教的音樂。
孩子們出生後,因為每天耳濡目染,嘴裡也喜歡唸佛經,這在同齡人孩子看起來很奇怪,她們也不經常跟同齡孩子玩,更多的時間喜歡在家裡邊寫寫畫畫。
三女兒更是與眾不同,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念心經,當她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喊媽媽,而是念阿彌陀佛。
她喜歡穿的衣服也是寬鬆的,顏色很樸素,平時不喜歡讀書,考試成績也不是很好,但依然能分進尖子班,這在她看來都歸因於結了善緣。
02.三個女兒陸續出嫁,父母難分難捨
大女兒到20歲時,二女兒17歲時,都做了要出家的決定。
母親問:“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不能一時衝動啊。”
兩個女兒點點頭,母親雖然於心不忍,但也尊重了她們的意願,送她們去寺院出家。
輪到三女兒,她在16歲初中畢業,提出了要出家的想法,母親非常不捨,想把小女兒留在身邊。
她勸解女兒道:“你以後的人生還很長,兩個姐姐已經去出家,你要慎重考慮呀。”
三女兒反問:“媽媽,你嫁給我爸爸快樂嗎?”
“很麻煩呀,婚後有很多瑣碎的事情,有時是不快樂的。”
三女兒:“既然你感覺到不快樂,為何又要我結婚呢?”
“你不一樣,長得漂亮又聰明,嫁個好老公會過得很幸福。”
三女兒:“媽媽,你學佛不深,幸福不是建立在別人身上的,而是自己去選擇的路,不管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屬於你自己。”
母親看了眼女兒,知道女兒已經長大,雖然難分難捨,還是送她去上了佛學院,讓女兒先體驗一下學佛的感覺。
在佛學院上了一年學,三女兒就直接出家了,每天在寺院種菜,砍柴,挑糞,放下手機跟外界斷了聯繫,一心一意吃齋唸佛。
有次晚上,她回家看母親,母親問她是哪個女兒,得知自己小女兒也出家了,沒有責怪,而是心平氣和地叮囑女兒:“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修行。”
03.人生的路沒有好壞,適合自己的就好
《說文解字》裡說:“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
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不同,但都跟父母從小的家教有很大關係。
這位母親從小就培養女兒們的善心,言行之間也靠近佛門,等女兒長大後,有了這樣的選擇也不奇怪。
選擇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認定自己選擇的路,好好走下去就行。
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如何給孩子更順利的人生,怎樣讓孩子能一生幸福無憂。
但如果教會孩子分辨善與惡,讓孩子有看待事物的主見,就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句俗話說:“窮人嫁的孩子,早當家。”
其實,這跟窮與富關係不大,關鍵在於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真實的人生,體諒到生活的不容易,就會變得更獨立。
所以,家有孩子,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可以言傳身教,先成為這樣的人。
孩子最好的能力是模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是模仿的對象。
你想讓孩子愛讀書,你就放下手機;
你想讓孩子有愛心,你就幫助他人;
你想讓孩子有孝心,你就孝順長輩。
你的言行,藏著孩子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對待生活,教會孩子分辨善惡的眼光,不管孩子以後的選擇如何,都可以不忘初心,活出自己獨特的人生。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三姐妹個個長得俊俏,卻都選擇落髮為尼,原因跟母親有關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