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肖翊 | 北京攝影報道
很多人心裡都藏著一個深深的院子情結,承載著我們對守拙歸田園、飲茶會友、劈柴做飯這種平淡生活返璞歸真的渴望。
長期在城市蝸居之後,曾經拼了命想走出的鄉村,如今卻成為我們嚮往的生活。
今年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倡議,我第一次體驗了在北京六環外的村裡過年。在房前栽花屋後種菜的小院裡,跟一群生活在村裡的城裡人,搭灶起火,圍坐夜下,美食美酒,家長裡短。
吳凱在村裡生活了6年,臘月二十七,他邀請住在城裡留京過年的朋友來村裡一起過年。這是吳凱第三年在院子裡做薰臘肉、薰魚、香腸。出門在外,比心更早思念家鄉的,是胃。
年輕人就地過年,在老家的父母也得想辦法就地過好年。劉娟的父母在寧夏,準備和舅舅家一起過年。舅舅得知劉娟不能回家過年,給劉娟寄來了自家的羊肉。還沒等過年,劉娟就喊來留京過年的朋友分享羊肉湯,配上剛薰好的湖南臘肉飯。
湖南臘肉飯、媽媽羊肉湯、腦洞大開的剪窗花、用納西文寫的對聯。留京過年,使得鄉村鄰舍們有了相聚、聯繫感情的好機會。親人沒在身邊,“新村民”們成了彼此的親人,互相關照。
春節期間,我們還玩了兩把火,一把燒麵包窯、一把點大柴鍋。
秋天,村裡辦了一場旗袍展,這次聚會算是旗袍展志願者們的約定。
麵包窯的加溫很慢,年輕人在院子裡就地撿柴,不斷地燒,溫度才上來。當然是不如現代化設備,能又快又精準地達到想要的高溫。但也正是因為柴火不疾不徐地傳遞,炭火之下的麵食、蔬菜和肉,被煉出其他方式無法媲美的滋味,一種只有舌尖懂得的味道。
在院子裡,用柴鍋做日式五花肉味噌鍋。掌勺的大廚放棄了海澱區的優質學位,帶著女兒來村裡學習生活。很多朋友不能理解他們的選擇,“不是你瘋了,你全家都瘋了”。
窯烤比薩只需要3分鐘。但是,功夫在前面,目測3小時升溫時間。
太豐盛!蔓越莓歐包甜點出爐,大家都吃不動了。感恩冬日充沛的陽光和柴火,還有大家溫存的能量。
大年初一剛過,新村民的微信群裡彈出“百家飯”菜單接龍信息。一會兒的工夫已經接了16道菜。
“百家飯”主題派對,邀請左鄰右舍來串門,不用帶禮物,只管捎個家鄉菜。組委會還設立了3項大獎——最濃故鄉味道獎、最具全場人氣獎、最高級顏值獎,由到場所有人評選,還強調了“真有獎品”。
西安人做的肉夾饃、廣東人做的腸粉、福建人做的肉燕湯、湖南人蒸的薰魚、北京人做的秘製紅燒肉、上海人做的滷肉飯、山東人做的黃燜雞、東北人做的西紅柿燉牛肉,3個正在讀《紅樓夢》的高中女生,做了《紅樓夢》中晴雯最愛吃的豆腐皮包子。
二十幾個人聚在廚房裡輪流忙活了幾個小時,西安人做的肉夾饃被大家評為最濃故鄉味道獎,獎品是村裡酒吧納森蒙克的一份比薩。納森蒙克在蒙語裡的意思是生機勃勃的存在。希望在新的一年,在村裡生活的城裡人都能生機勃勃。
責編 | 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北京六環外:返璞歸真,一群生活在村裡的城市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