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咱們北部的這個鄰國,蒙古過的好像並不怎麼舒坦。在去年疫情的時候,要不是它捐了幾萬頭羊來,好多小夥伴都不知道它是誰,甚至說到蒙古,腦袋裡閃現過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我們的內蒙古。
雖然說蒙古的概念模糊不清,但是堂堂成吉思汗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南徵北戰,在他和他兒子的視角裡,自己統治了整個世界,就連同時期的歐洲人都聞風喪膽。
這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元朝後面的幾個朝代,國家發展的第一目標,就是抵禦蒙古人。為此,從沙場走出來的朱棣乾脆大腿一拍,直接把家從南京搬到了北京。
不少人都感慨著這個民族,印證了那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們遠的不扯,就聊聊最近這100來年。
蒙古國
蒙古祖上
大家或許不知道,這蒙古曾經是屬於中國人民的,這就不可避免地說到大清王朝,走到後期的時候,大氣喘不上來,就差把“腐朽”二字刻在腦門上,全世界稍微有點姿色的國家都盯著東方這塊超級大肥肉看,發展可以慢,但是搶劫不要忘記帶上我。
帝國主義國家來了,就連同屬於封建主義陣營的沙皇俄國都迫不及待地來了。就在這麼一場場拉鋸戰中,蒙古趁機徹底告別了大清,自己當家做主了。
獨立一時爽,發展淚汪汪。就看這地理位置都知道,蒙古人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要麼依靠沙俄,一心一意保住北極熊的大腿;要麼就依靠中國,維繫著這一條剪不斷的親情線。
可是,當沙俄經過一系列勵精圖治的改革,變成了煥然一新的蘇聯以後,這終於讓蒙古徹底看到了希望,原來,一個國家可以這麼強大。
他們不甘示弱,立馬就奔著社會主義陣營就去了,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出一系列推動改革的大人物,在蘇聯的影響下,效果也是立竿見影,日子過的也算滋潤,對於這位老大哥的感情也是相當的深厚。
追隨蘇聯改革時期誕生的“蒙古版斯大林”霍爾洛·喬巴山
可惜,蒙古難逃西化的噩夢
蒙古在那個階段過的舒服,一方面原因要歸功於自己的蘇聯老大哥,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的家境殷實。這個馬背上的民族下了馬,低頭一看,乖乖,原來屁股下面有這麼多寶貝。
蒙古人發現自己的境內資源是相當的豐富,你能想象到的煤、稀土、銅礦,只要是發展工業的必需品,人家還真的全都有,而且數量也是相當的多,就憑著靠山吃山的路子,人家能富個一代人都不在話下;
而且,人家的國土資源放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屈指可數,光是森林就達到了1900萬公頃;湖泊和淡水,人家也是相當的充分,而且還有難以估計的地下水量;就連發展現代化軍備的鈾礦資源,人家都不在話下,依然有不少。
按理說,這麼樣一個富饒的國家,搞個閉關鎖國政策都能高枕無憂,可是他們為啥要受制於別人呢?
蒙古豐富的礦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清王朝閉關鎖國了,所以大清亡了。蒙古自己也清楚,現代的社會再也不是自己玩自己的了,你不出門玩,別人就會來你家玩你。
蒙古有著天然的缺陷,就是地理位置那叫一個不好,一圈都是別人國家,所以“蒙古海軍”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笑話之一。要船沒有用,要飛機還得飛躍別國的領空,還好有蘇聯老大哥拉了自己一把,乾脆放棄了,跟著大哥好好混日子就行了。
在這種“吃了就睡”的生活中,蒙古人民過的也是比較舒坦的,有蘇聯為自己撐著傘,為什麼還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如此多的風雨呢?
然而,蘇聯大哥可是一點都不傻,你要是一點用都沒有,人家才不稀罕理你,知道你家底子厚,隔三差五找個理由問你要點,蒙古又不敢不給,一切發展都要仰仗蘇聯。妥協,才是最好的方式。
駐紮外蒙古蘇聯紅軍舊照
在這樣的幻想中,蒙古度過了半個多世紀,只要蘇聯人民戰勝了邪惡美帝,自己也能吃香的喝辣的,蒙古人堅信自己走上了最為正確的道路,也不關心跟其他國家的關係,只要是蘇聯大哥的事情,就是我的事。
突然,某天早上蒙古起來後發現,蘇聯沒了。這下好了,昨天還好端端的蘇聯突然變成俄羅斯了,自己一大堆破事等著處理,鄰居家這麼多小老弟,他哪個都管不過來了,顧頭不顧腚。這下把蒙古國急壞了,說好的仗劍走天涯,你直接變成了15塊。
於是,總理親自出馬,多次跑去主動跟俄羅斯外交,每次都熱臉貼冷屁股,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翻臉比翻書還快,俄羅斯這邊倒好,連最基本的國際禮節都不管不顧了,這讓蒙古的處境是相當之尷尬。
蘇聯解體
從這之後,世界的格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兩股力量掐架徹底變成了一超多強,蘇聯老大哥輝煌不再,可憐的小蒙古望著漫山遍野的牛羊群,陷入了沉思,這該咋辦吶?
此時,美國笑呵呵地走了過來,表示過去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未來讓我們一起勇往直前。
這蒙古雖然慌,可不是傻子,放地球儀上都橫跨了十幾個區時,還說是自己的好鄰居,此時就是趁人之危,你們看上啥了其實我比誰都清楚,不就是屁股下面坐的這些資源嘛,順便再給被稻草壓死的駱駝再加塊小毛毯。
可是,雖然不傻,可是國家實力不允許啊,如果美國翻臉了,俄羅斯又不理自己,這樣下去遲早要回山坡上放羊去了。走投無路的蒙古,放下了尊嚴,向美國人低下了頭顱。
美國總統訪問蒙古國
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蒙古人無奈順從,把一車車的大寶貝往美國拉,這讓俄羅斯都驚掉了下巴,曾經還是蘇聯的時候,幫了你們這麼多,也沒見得你拉出來這麼多寶貝呀!
在進入21世紀以後,俄羅斯決定跟曾經的小老弟再續前緣,畢竟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而且曾經還有舊恩在。
美國的胃口越來越大,“友鄰關係”的標籤越打越深,俄羅斯馬上表示,咱們不僅是“友鄰關係”,還是“戰略夥伴”,以前哥哥自家著火了,忙著滅火,沒空管你,現在你有啥跟哥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蒙古的“天安門”蘇赫巴託廣場
蒙古懵了,以前誰都不要我,現在誰都要對我好。就在這樣的拉鋸中,蒙古西化了,一方面是因為美國,一方面是離歐洲不遠,當然最讓他們受到打擊的,就是蘇聯變成了俄羅斯。
曾經名為成吉思汗的廣場變成了蘇赫巴託廣場,從這個名字都看得出來,當地的政府是非常想恢復傳統文化的,奈何習慣了受制於西方國家的擺佈,最終變成了他們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走在街頭,當地的女性的穿著風格很像歐洲人,打扮的也是相當時尚;男人們以前喝馬奶酒,現在喝伏特加。
當地的女性的穿著風格很像歐洲人,打扮的也是相當時尚
在這種割據戰下,也誕生了不少窮人,他們居住在郊外,用蒙古包打造出了一個個貧民窟,就跟佔山頭一樣,也不管曾經這裡是誰的,只要蒙古包搭的夠快,那麼這塊土地以後就是你的。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烏蘭巴託也有酒吧,不遜於亞洲的其他地方,這些原本在山上放牛放羊的年輕人,夜晚也在這裡紙醉金迷。
特別是美國,他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想要徵服一個國家,就要從精神領域佔有他們,於是可憐的蒙古,就這樣過度西化了,甚至他們都不明白自己適不適合走西化的道路。
烏蘭巴託酒吧
難解難分的血與淚,終成歷史
反觀蒙古的老家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跟蒙古的關係並不好。造成這樣的結果,關鍵不在於中國,而在於蒙古。
因為這個倒黴孩子本來就是自己離家出走的,自己知道自己理虧,所以他們默默地拉開與中國之間的道理,他們也非常擔心,萬一哪一天中國想不開了,把自己收回來,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窮歸窮,對於他們的統治者而言,再怎麼樣都有自己的主權,這比回去要好得多。於是,無論是底層的民眾還是高層的官員,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對中國是相當的排斥,覺得這種事情不能沾,沾了就倒黴。
中國也不在乎內蒙古怎麼想,一心一意地走好睦鄰友好發展路子,致力於地區的穩定。在冷戰結束後,蒙古國受盡了其他國家的欺負,兩國的關係終於有了迴旋的餘地,原來在蒙古境內遛彎的俄羅斯士兵也全撤走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蒙古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歸屬,也希望早點能夠回到亞洲的懷抱,開始使用蒙古文字,看著這幾十年來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崛起之勢衝向世界,蒙古這才趕緊把中國當作一個友好的國家。
蒙古首都烏蘭巴託
那麼現如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蒙古還剩下些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腰包塞滿之後的國人,沒事幹就喜歡到處溜達,遊遍亞洲各國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然而,似乎沒聽說過身邊有人玩到外蒙去了。
就從旅遊來說,外蒙有的,內蒙也都有,何必還要大費周折跑那麼遠呢?非要說值得一看的,那也就是成吉思汗當年南徵北戰後留下的不少建築了,這可是蒙古人一直引以為傲的,畢竟在那個年代,在蒙古人眼裡,他們曾經統治了全世界。
餐飲方面,除了傳統飲食直接上手開抓以外,讓很多國人意外的是蒙古人竟然會使用刀叉,究其原因,還是在獨立後受到了美蘇兩國的影響,西餐吃多了,養成了這個習慣,你要大聲說話,大搞餐桌友誼,人家或許還覺得這是不禮貌的表現呢。
生活起居方面,咱們瞅瞅世界地圖也知道,蒙古這位置實在一言難盡,繞了一圈,好像自己在包圍圈之內一樣,更有“蒙古海軍”的笑話出現,可見這地理位置是有多尷尬了,因此工業水平和貿易水平那也是相當的差。
但中國似乎並不嫌棄這個不聽話跑出去的孩子,反而給他們進口了不少日用品,當地人用起來也絲毫不含糊,這些進口物品不僅價格十分低廉,質量也是數一數二的,作為回饋,蒙古也給中國出口了不少牛羊肉。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這地圖上看著這麼大一圈的國家,實際人口也只有300萬左右,還有幾乎一半的蒙古人住在首都裡,可別以為全蒙古人民都在趕羊,烏蘭巴託可是個標標準準的城市,不過,這裡居住的大多都是富人,窮人還在其他地方貓著。
也不知道蒙古百姓看到內蒙古日新月異的生活,心裡會有什麼感想。
中蒙的關係,雖然在中國方面認識較為清晰,但是在閉塞的蒙古國境內,還是有著很多的無奈。不妨打開歷史課本看看,從古至今,少不了抗擊北方的各位英雄的存在,蒙古人打仗可以說十分不講道理,來了就打,殺了就搶,追了就跑,活脫脫的一副土匪樣子。
幾千年時間過去,形式大逆轉,可有些埋藏在民族深處的東西,還是需要一點點花時間去改變的。
其實吶,所有蒙古人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如果少了中國這麼多年的幫助,連基本的生存都有可能遇到問題,無論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但是中國人還是需要明白,現在的穩定是無數將士的血與淚凝結而成的,我們在一味付出的同時,也要看到相應的回報。
我們經常看到蒙古仇視中國的相關文章,也看到了蒙古如何變賣自己的資源以求生存,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似乎一直沒有對這些行為斤斤計較,反而一直遵循著自己的道路。
三萬只羊,放在中國也不算什麼稀缺東西,但是在當時也算直接緩解了抗疫的緊張氛圍。更是讓我們看到了蒙古的誠意。
疫情期間最後一批蒙古贈羊入境
他們把這3萬隻羊養得膘肥體壯,一路浩浩蕩蕩的南下,終於到達了中國,也也成為了一段佳話,為了感謝蒙古國千裡送羊的情誼,我們本著禮尚往來的態度,又回贈給蒙古一大批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還送了不少茶葉。
這個經濟又不發達,還負債累累的國家能有這份心,其實我們也是相當感動了。
換個角度去看,兩國難捨難分的血淚史,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機遇,整個世界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信蒙古國也意識到了單邊站隊的諸多弊端。
現在的世界格局是彼此加強合作,中國和蒙古的歷史淵源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告訴我們,兩國只有加強互通互信才是唯一的出路。對於日益壯大的中國,相信蒙古國也能明白,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呀。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過度西化的蒙古國:難解難分的血與淚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