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南京疑似發現南朝宋武帝劉裕墓,專家:需根據墓誌銘等材料印證

歷史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汪暢)南京市匯通路地鐵站附近的一處工地上,考古人員發現一座古墓。古墓位置和初寧陵(劉裕葬於初寧陵)石刻相距較近,當地居民猜測,墓主可能是南朝宋武帝劉裕。

26日,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考古處工作人員迴應新京報記者稱,目前這處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還未結束,“它(墓地)的性質我們還沒確定。”

南京疑似發現南朝宋武帝劉裕墓,專家:需根據墓誌銘等材料印證

初寧陵石刻現位於湯山街道麒麟鋪社區,一對神道石獸安立於道路兩側。來源: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微信公眾號

古墓與初寧陵石刻相距較近

1月25日,南京當地有媒體報道稱,南京市匯通路附近發現一座南朝大墓,墓雖然尚未開掘,但已有人猜測,大墓的主人可能是南朝宋武帝劉裕。

資料顯示,劉裕,小名寄奴,南朝劉宋開國君主。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徵伐北魏,尚未出師,便因病逝世,終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葬於初寧陵。

初寧陵是一座合葬墓。據《宋書》卷四十一《後妃傳》,陵中還附葬有從丹徒遷徙而來的臧皇後梓宮。但初寧陵在哪?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

匯通路附近村民竹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這處工地自去年開始施工,一直挖到自家魚塘處,後來就停工了。“當時說是挖出了‘東西’(文物),好多村民都看到了,說可能跟劉裕有關。”

現場視頻顯示,這座古墓所在的位置,周圍沒有樹木,黃色泥土上堆積著一些樹枝。地面上畫有白色線條,還有一些探洞,探洞旁堆積著圓柱狀的黃色泥土。當地媒體稱,這些探洞不大,深深淺淺,旁邊堆著柱狀的泥土,是之前用洛陽鏟勘探留下的。

竹先生提到,當地村民之所以認為這座古墓可能是劉裕之墓,是因為距離墓地約兩公裡的位置處,有一對麒麟石獸,即“初寧陵石刻”,“這裡很早就已經被保護起來了。”

資料顯示,“初寧陵石刻”在南京麒麟門外麒麟鋪,1935年,民國學者朱希祖出版了《六朝陵墓調查報告》,書中提及這對麒麟,稱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初寧陵的神道石刻。1988年,南京的南朝石刻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這對麒麟被定為“初寧陵石刻”。

南京疑似發現南朝宋武帝劉裕墓,專家:需根據墓誌銘等材料印證

“初寧陵石刻”中的東獸。來源:南京市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微信公眾號

墓主需根據墓誌銘等材料印證

26日,新京報記者據此採訪南京文化和旅遊局考古處,一名工作人員迴應稱,“現在考古發掘(工作)還沒結束,因此古墓的性質我們還沒有確定。”

據此前當地媒體報道,古墓位置距南朝樑臨川靖王蕭宏墓園也只有1公裡多。有專家稱,“它可能是劉宋時期的,也可能是樑代蕭家的。蕭樑的陵墓區域也在這一帶。”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告訴新京報記者,考古人員一般通過墓葬的結構、形式,以及隨葬的器物,來判斷墓葬的大概時代。但要認定墓主,需要在墓葬中發現墓誌銘或墓主私刻的名章等一手材料。

“如果沒有墓誌銘,我們認為很難去判斷。”易西兵表示,根據文獻記載等內容,結合墓葬內物件,可以進行對比分析,“比如說像劉裕,可能有一些文獻記載,如果對比發現相對吻合,但那也只能說是初步推斷,不敢說像墓誌銘那樣,能確定下來。”

“如果真是劉裕的墓葬,當然價值很重要,劉裕是南朝的開國君主。”易西兵說。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這座南朝大墓,還沒有進入正式考古階段,目前,正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走相關程序。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為了科學研究進行考古發掘,應當提出發掘計劃。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吳興發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南京疑似發現南朝宋武帝劉裕墓,專家:需根據墓誌銘等材料印證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