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
對於間諜這個詞語,想必很多人都不會太陌生,即便是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要時刻提防間諜的存在。在中國古代,一般稱為敵方刺探情報的人為“間諜”,在《左傳》中曾記載:“使女艾諜澆。”這是我國有記載以來的第一個間諜,但這是個“諜”還是與現代的間諜有所區別。《說文解字》中解釋:“諜,軍中反間也。”間諜不再是簡單的刺探情報那麼簡單,他們所做的事情更加豐富了。
如今有很多間諜特工類的影視作品,如諜戰電影《007》中的詹姆斯·邦德。歷史上也有很多非常著名的間諜,如二戰時期的查普曼、波波夫(007的原型之一)、胡佛、海德里希等。他們中有些人甚至險些改變歷史的進程,比如波波夫以一人之力牽制德軍15個步兵師,險些改變了二戰的進程,由此可見間諜的影響力有多大。有一個日本人潛伏在中國37年,還竊取到150份機密情報,直到4年前才被發現,到底是什麼情況?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陸軍大禮堂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了投降書,自此宣告抗日戰爭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然而,日本投降後賊心不死,他們的大部分部隊都撤出了中國,可暗中仍留下了許多間諜,專門來刺探中國的情報。提起日本間諜,很多人都會想到土肥原賢二和川島芳子,但這些人都是在建國前的間諜,並且身份都被揭穿,但今天要說的這個日本間諜就不同了。
此人名叫阿尾博政,1930年出生在日本富山縣,而這正是日本軍國思想盛行的時期,他的童年完全是在一片法西斯狂熱中度過的。年少時期,阿尾博政就已經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忠實追隨者了。29歲時,阿尾博政如願靠近了日本自衛隊,他接受了“地獄”般的訓練,然後被分配到一個名為“武藏機關”的部門工作,這個機構是美國和日本共同建立的諜報機構。
1972年,阿尾博政奉命從事間諜行動,他以經濟學者的身份成功潛入中國臺灣,並一直進行間諜活動。經過從事多年的間諜行動,阿尾博政已經成為一名諜報老手,他不斷偽造自己的身份來竊取情報,人們都以為他只是一個經濟學家,卻不知他還披著一層外衣。自1982年開始,阿尾博政在中國竊取了150份機密情報(他為日本政府呈報了150篇關於中國情況的報告),其內容包括經濟、政治、軍事等領域。
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阿尾博政長期進行間諜活動,最終還是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他的間諜身份也在2016年徹底暴露。阿尾博政在中國期間,他還曾在某個官員的介紹下到部隊進行交流,並且趁此機會拍下了許多尖端武器,還刺探到中國最新戰鬥機型號的情況。不僅如此,阿尾博政還為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他還在日本出書講述了自己的間諜經歷。
2016年,阿尾博政再次以經濟學家的身份前往一個飛機制造廠參觀,他當時其實早已退休,但他認為自己從事這麼多年的間諜活動都成功了,於是顯得有些過於自滿,他仍想再竊取一些機密情報。但是,阿尾博政的奇怪行為最終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並且將此事告知上級,阿尾博政也因此被調查。最終經過審問得知,阿尾博政已經在中國潛伏了37年,並且竊取了150份機密情報,而他的間諜身份直到2016年才徹底暴露,這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阿尾博政的間諜事件給中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仍不能放鬆警惕。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此人在中國潛伏37年,竊取150份機密情報,直到2016年才暴露身份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