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玄學,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風水之說。而對於風水一說,人們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嗤之以鼻。不管怎麼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不管合不合理。
雖說風水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封建迷信,但對於生意人而言,那可真是最後的保障。尤其是對於實體產業而言,無論是開店還是建廠,選址都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老闆們都會盡力去找一些口碑比較好的風水大師,為其選一個好的地址,不求賺得盆滿缽滿,至少要保證能有收入。
在生意人當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窮不走南,富不去北”的俗語,從其字面含義來看,就是說窮人不能去南方發展,富人不能去北方發展。
但是其深層次的含義並非如此,這句俗語背後究竟有什麼歷史淵源呢?古人的話現在還適用嗎?
一、歷史背景
這句話最開始起源於清朝,當年清朝入關之後,直接佔領了北京。因為北京的地理位置優越,所以清朝的統治者決定將當時的政權中心建在北京。
最開始北京城內只有漢人在此生活,但是滿人入關以後,北京城逐漸變得多元化,形成了滿漢一體的局面。
當然,基本上所有的貴族都是滿族人,漢族人的地位則相對低下,因為滿族人和漢族人的生活方式大不相同。
當權的清政府為了便於管理,就將北京城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劃分為了四個區域。在這四個方位居住的人也都有尊卑貴賤,等級高低之分。
不知大家是否對一些清宮劇的宣武門菜市場有印象,在電視劇中,這個地方基本上是用來處理死刑犯的地方。
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正史記載,當時北京城的西邊地區住的,都是清朝的一些達官顯貴,因此在民間有了“西貴”之稱。
與之相對的東邊,因為其背靠運河,交通較為方便,所以很多生意人都跑去東邊做生意,賺到錢之後就在東邊定居。
久而久之,東邊便成為了商賈的天下,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富豪。因為商人在古代地位較低,故而東邊的人較西邊的人地位低一些,被人們稱作“東富”。
除了西邊和東邊條件較好之外,剩下的南邊和北邊則是地位低下的人居住的地方,還有“南貧”和“北賤”的說法。
也就是說東邊住的是比較貧困的人,也就是一些普通老百姓。而北邊則是那些沒落的貴族和一些卑賤之人居住的地方。
按照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這句“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就顯得很有道理。若是因為太窮,想要通過做生意來改變現狀,那窮人就應該去東邊,因為東邊才是商賈的天下。
而那些富貴之人自然不願意去和沒落的貴族,以及幹體力活的工人打交道。錢財和權力總是相互吸引,因此“東富”和“西貴”的走動才較為頻繁。
二、現代含義
雖說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這句俗語很有道理。可若是將其放到當代社會,就顯得並不如流了。
如今的南北方差異確實存在,北方地區相較於南方地區而言,確實條件稍微差一些,但是並不能一概而論。但若是放在生活層面而言,或許還有一些道理。
不得不承認,南方很多的城市生活還是比較愜意,尤其是四川一帶,很多人都注重享受生活。少了國際化都市的競爭壓力,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一些。
因而若是想要賺錢,想要得到更多的機會,可以去北京、上海這些城市去打拼打拼。若是想要享受生活,很多南方的城市其實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對於有錢人而言,他們更注重生活情調,並且北方的天氣比較寒冷,而且除了幾個大城市之外,其他的小城市條件都不怎麼好,所以一些人會選擇在南方定居。
無論如何,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不管有錢沒錢,去自己喜歡的城市生活才會過得幸福。
結語
如今的年輕人面對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很多人都在起早貪黑的工作,想要早日賺到足夠的錢,然後買房結婚。但是能不能將生活的苦,變得稍微甜一點,決定權還是在我們自己手中。
有人想要在大城市買一個三室一廳,也有人想要用同等價格在小城市買一套小別墅。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做出的選擇自然就不同。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靠自己白手起家的有錢人,關鍵不是在於環境,而在於自身。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古語說“窮不走南,富不去北”,啥意思?古人的話現在還適用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