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高,不代表民族覺悟的意識強,也更不能代表一個人的人品。能夠看破天下大局,並且能為了國家逆流而上的人都是鳳毛麟角的罕見人才,所以他們才能被人尊重。可惜的是,這些人中並沒有鄭孝胥。
鄭孝胥出生於1860年,是福建閩侯人。那時候的清朝正處於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天下大亂,但這對於出身於“進士之家”、“世代宦族”的鄭孝胥來說,讀書並不是一件麻煩事,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的他22歲就中了舉人。
1885年,鄭孝胥來到李鴻章府上,成為了一名幕僚。跟在李鴻章身後辦事,鄭孝胥的仕途前期還是相當不錯的,也是洋務派中的一員。因為李鴻章是“康黨”,所以鄭孝胥也參加過戊戌變法,與唐才常、譚嗣同、陳三立等維新運動的領袖有很深的聯繫。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由於有李鴻章的庇佑,他才沒被逮捕。1906年,鄭孝胥又去參加了立憲運動,希望能將清朝的封建社會改為君主立憲制,當然這一次強國的運動再次宣告流產。
1911年,辛亥革命過後,一心只忠於清朝的鄭孝胥以遺老自居,成為了阻礙社會進步的一員。當然,站在他的立場上,也沒錯,畢竟他自己是受過清朝恩惠的大臣。如果他一直以寫詩頌詞度過餘生也沒什麼,最後還會留下書法家的美名,但最後他卻成為了漢奸,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在當遺老的這十幾年裡,鄭孝胥在書法界闖出了赫赫威名。其實早在19世紀80年代,鄭孝胥憑藉著其書法上的造詣就已經被世人稱為是“同光體”的領袖。上世紀20年代,鄭孝胥和於右任一起被並稱為“北於南鄭”,是當時書法界成就最高的人之一。
1908年,交通銀行建立的時候,還專門邀請他去提了“交通銀行”四個大字。如今這四個字幾乎人人皆知,但是在當時又有誰料到他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呢?1923年,鄭孝胥接受了溥儀的任命,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他就一直在幫助溥儀打點一切復闢事宜,並於1928年親赴日本,與日軍一起策劃復闢行動。可以說,溥儀之所以能夠建立偽滿洲國,鄭孝胥出了不少力。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鄭孝胥知道這是建立偽滿洲的訊號,便不僅寫好了偽滿洲國歌,還擬好了建國宣言,為偽滿洲國的建立煞費苦心。1932年,溥儀在偽滿洲國稱帝,鄭孝胥便是國務總理、陸軍大臣以及文教部總長。
之後的幾年裡,日滿相關的協定都是由他簽署的,他甚至還承認了日本在偽滿洲國的特殊地位和駐軍權。一時間,他所有的朋友,包括以前和他一起稱兄道弟的清朝遺老都紛紛與他斷交,對他進行譴責,但是鄭孝胥從未懸崖勒馬。
1935年,由於日軍的控制加重,鄭孝胥的地位也受到了威脅,他這才提出抗議。但是1936年日軍給了他好的待遇後,他又以日軍馬首是瞻。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1938年,78歲的鄭孝胥去世,但是更多人傳言他是被毒殺的,但到底發生了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徹頭徹尾的大漢奸,寫下4個大字流傳至今,如今在大街上隨處可見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