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中國傳統堪輿術中對一種特殊地理形態的叫法,實際是藏風蓄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
龍脈從崑崙山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這些山脈構成了一幅華夏巨龍圖。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
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頭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髮、水是龍的血液,古人用“風水術”中的五個方法——“覓龍、察砂、觀水、點穴、立向”來尋找這個朝代的龍脈,以此來宣稱君權神授。歷朝歷代都會對本朝的龍脈進行保護,生怕斷了龍脈,導致國家滅亡。
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都是皇陵最佳選擇之地,也就是風水寶地。神奇的是,有三座皇陵,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
"挖不開的墓“——乾陵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為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在考古界有著“三峽工程”之稱。
乾陵,作為中國唯一夫妻兩位皇帝陵墓,最神秘的,莫過於掩藏於茸茸青草地下宮殿。這座宮殿裡,自然有著絕世的珍寶和文化遺物!
自有陵墓以來,盜墓這個行業便應運而生。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陵墓,絕大部分,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盜掘。
唯有乾陵,千餘年來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甚至出動40萬人去挖,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仍然巋然不動,成為極少數沒有被挖開的皇帝陵墓之一。
黃巢在與唐軍連年征戰中,總受缺銀少餉所困!所以黃巢為解決糧餉之需,就把目光盯上了乾陵,打起了乾陵寶藏的主意。於是,黃巢率領著多達40萬的起義軍瘋狂盜挖乾陵,但他卻盜錯了方向,以至於乾陵所在的梁山主峰,幾乎被挖走了幾乎一半,仍然是一無所獲!後來唐軍反撲,黃巢才不得甘心的離開此地!
在黃巢之後,五代的溫韜,民國時的孫連仲等一幫牛人們假借各種幌子都打過乾陵的主意!可是都沒有找到乾陵墓道!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8年,當地的幾個農民因採石需要放炮,無意中才炸出了乾陵墓道。
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而且還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無字碑,也有巨大的石人石獅,但其中最為神秘的還是那61尊沒有腦袋的石像。乾陵為何會用沒有腦袋的石像來守陵呢?實在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關於石像沒有腦袋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一種說法就是,這些石像的頭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末初期,有個外國使節到乾陵去遊玩,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這裡給唐朝的皇帝守陵,覺得既有損國格,也有辱於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強大的損害,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是他又怕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於是便想到了一個妙計。
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莊稼裡踐踏糧食,然後在第二天又煽風點火似的,和百姓說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們在晚上便成精了,開始糟蹋莊稼。要想保護好莊稼和糧食就必須把這些石像消滅掉,砍掉它們的腦袋,讓它們不能再出來禍害莊稼。當地的群眾認為這個外國使者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一氣之下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砍碎了。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詩人描寫乾陵的詩句中出現了“赤馬剝落離倒旁”的詩句,說的應該就是乾陵的立馬和石像都紛紛地倒在了地上。詩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間的傳說在時間上有相近之處。
"不敢挖的墓”——秦始皇陵
關於秦始皇的史料,歷史上不在少數,跟其他歷史故事一樣,對於普通人而已,它只是一段歷史而已。真正給我們震撼的是上世紀被發現的兵馬俑。它預示了2000多年前,秦始皇真的存在過,司馬遷對於秦始皇陵的記載太少,以至於很難從文字中,感受這位帝皇的偉大。
自從上世紀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之後,專家就對位於核心的秦始皇陵做過幾十年的技術探查。按照如今的科學技術,就連人都可以送上太空,為什麼一個區區2000多年前的帝皇陵墓,專家們卻遲遲不敢挖掘呢?其實在專家發掘皇陵外圍的過程中,可以看到一些原因。
專家們經過了高科技的分析,等到專家拿到衛星圖的時候,大家才明白為什麼現在不能打開。秦始皇陵的規模十分之大,墓冢非常之高,周長就有2000多米,而經過科研人員的計算後,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2萬平方米。那這麼大的空間裡,是不是有大規模的地下宮殿和建築?這都是我們很好奇的,但是秦始皇陵跟驪山是分不開的,如果要挖掘秦始皇陵,這就相當於把整座山都給挖開,難度係數實在太大了。
而且,如今的技術尚未達到可以挖掘秦始皇陵的水平。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人發現,於是我國開始進行挖掘工作,剛開始的兵馬俑可不是現在這樣的土灰色,而是個個神采奕奕,身上的顏色分明,但是在接觸空氣後的幾分鐘,兵馬俑身上的顏色迅速脫落,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那麼秦始皇陵中盛放的東西是不是遇到空氣後也會變為灰燼?如果我們挖出來卻無法保護,這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而且秦始皇陵的地形佈置十分特殊,如果想挖,就必須全面揭頂,去掉上面的封土,而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銀,從哪裡打開會比較安全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同時挖掘所需的經費非常大,就單單運走56.25平方公里的土運走就要耗費大量的資金。所以在短期之內,秦始皇陵是不會被挖掘的,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總有一天我們能看到真正的秦始皇陵。
“不能挖的墓”——黃帝陵
炎帝和黃帝都是我們的祖先,他們是中華兒女的文明始祖。我們身為炎黃子孫,自然是不能去挖掘自己祖宗的陵墓。
幾千年以來,黃帝陵香火不斷,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會去黃帝陵祭祀,修繕。
用於舉行國家祭奠,近現代也有很多領導人親筆祭文和題詞。
黃帝陵是所有華夏兒女的精神寄託,是對祖先的尊重,很多人都會去祭拜。
沒有人願意去動它的一分一毫,更別說是盜墓了。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龍脈”埋著三個人,一個挖不開一個不敢挖一個不能挖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