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寒冷並且漫長,而北京的冬季,最冷時可達零下二十度左右。在這寒冬臘月裡,清朝的皇帝們是怎樣取暖的?故宮建築大都是坐北朝南,此種設計方法,有助於依靠日照取暖。另外無論正房、偏房,都有厚厚的牆壁和屋頂,再加上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宮牆,可以抵擋冬季西北風的侵襲。除了這種防寒保暖的設計外,還另有一套室內取暖的特殊設備和措施。
故宮地面下都挖有火道,稱為地炕。冬季寒冷的時候,將預先已經引燃的木炭傾入地炕口。木炭燃燒產生的熱氣就會順著火道在地下流動,逐漸將室內的地板磚烤熱,從而使室溫升高。這種地炕的火道入口稱為火膛,都被設置在室外,這樣室內沒有明火,不會產生煙氣,又不佔用空間,同時負責添火加炭的太監在室外就可操作,不會影響室內主人的正常生活。為使熱力循環暢通,火道的盡頭都設有排煙孔,而且這種火道還直通人睡覺的炕下面,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宮女、太監,凡是居室都有炕床,炕下有火道,結構與今北方農村中的炕床差不多。
另外,室內還設有火爐,又叫火盆,或叫薰籠,薰籠的製作十分精美,分為盆和籠兩部分。大的薰籠通高一米多,或三足,或四足,有的是青銅鎏金的,有的是掐絲琺琅的,十分華貴。皇室成員還有專門的手爐、腳爐,用來暖手暖腳。手爐自是用來暖手的小火爐,爐身外加罩,樣式靈活多樣,精巧別緻;腳爐要比手爐大一些,用錫或者銅做成,用時裡面灌裝熱水,可隨身攜帶,可以用來暖腳,或者放入被窩中。火爐中所用的燃料是木炭,上好的木炭叫“紅羅炭”,其色黑髮亮,燃燒持久,火力特旺,既不冒煙,又沒有味,不會汙染室內的空氣。
而到了宣統皇帝的時候,在宮中隆裕太后居住的延禧宮中還安裝了更加先進的現代化取暖設備——電暖爐。宣統二年六月,隆裕太后命總管太監小德張傳其懿旨,在天津的西門子洋行定購了大大小小24臺電暖爐附屬材料,經過多次調試,電暖爐終於付諸使用。但這次安裝電暖爐花費驚人,光購買設備就花去白銀9000兩,並且耗電量也很大,每月所用電費達到白銀1680兩。
由此可見皇宮冬季取暖發展到清朝的時候,由於吸收了歷代皇家的經驗和有效措施,已逐漸完善、成熟,從而讓皇室成員舒適的度過嚴冬。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夏天可以去避暑山莊,寒冬臘月裡,皇帝們怎麼過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