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歷史 千古名將英雄夢

春秋時代的帶頭大哥之晉文公篇(8)

主筆:閒樂生

公元前637年,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流亡在外十八年的晉國公子重耳,以表達秦國願意支持他回國幹掉侄子自己即位解決晉國亂局。但是呢,事兒是這麼個事兒,可話不好說,大家都是文明人,都是有身份有素質的人,怎麼能開口閉口殺人奪權呢?秦穆公於是想了個辦法,宣佈要召開一場盛大的宴會,或者說“歌會”,來委婉地談談這筆買賣。重耳知道關鍵的時刻到了,便想讓自己的心腹謀臣、舅舅狐偃陪自己一起去,狐偃卻認為自己能力雖強,但在《詩經》水平上不如另一位謀臣趙衰,便主動讓賢,請趙衰擔任重耳的儐相。

原來,周代貴族在外交對答時,常常要引經據典,而被引用最多的就是《詩》。特別是正式的外交宴會上,比如招待前來聘問的國賓的宴會上以及慶祝盟誓的宴會上,都要唱頌《詩經》的片段,這是因為古代不像現在有什麼普通話,在重大的外交場合上大家如果都說自己國家的方言的話根本沒辦法溝通,於是大家便約定俗成的使用《詩》來交流,這樣既顯得比較委婉,避免意見不合時的激烈爭吵,體現君子風度;又頗有藝術感,可充分發揮外交官們優雅從容的貴族風範。所以孔子曾教導他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就是說:君子們若不熟悉《詩》,在外交場合就可能搭不上話,那就貽笑大方了。而在重耳的隨從之中,趙衰的《詩》水平是最高的,基本可以相當於現在英語八極水平,狐偃知道秦穆公這人雖身處西垂,但極其仰慕 中原文化,極其重視禮儀,所以堅持退讓;而重耳也覺得此次宴會極其重要,應該派趙衰去鎮一下秦國人,讓他們見識一下咱們晉國人的文化檔次!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宴會開始了,秦穆公用款待國君的禮節來招待重耳,趙衰做賓相,完全按照賓禮進行,宴會結束後,秦穆公對大夫們說:“你們呀,好好學學人家趙衰,看看人家,多有才!”

接著在第二天舉行的宴會上,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吃飽喝足後,就開始討論正事,一唱一和起來:

秦穆公首先吟誦了一首叫《采菽》的詩,出自《詩經》中的宮廷宴飲詩歌集《小雅》: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雖無予之,路車乘馬,又何予之,玄袞及黼。

觱沸檻泉,言採其芹,君子來朝,言觀其旂。

其旂淠淠,鸞聲嘒嘒,載驂載駟,君子所屆。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紆,天子所予。

樂只君子,天子命之,樂只君子,福祿申之。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樂只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從。

汎汎楊舟,紼纚維之,樂只君子,天子葵之。

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遊哉,亦是戾矣。

意思是:

採大豆呀採大豆,用筐裝呀用筐裝。諸侯君子來朝見,王用什麼將他贈?

縱沒什麼將他贈,路車駟馬給他乘。還用什麼將他贈?龍袍繡衣已製成。

翻騰噴湧泉水邊,我去採下水中芹。諸侯君子來朝見,看那旗幟漸漸近。

他們旗幟獵獵揚,鸞鈴傳來真動聽。三馬四馬駕大車,遠方諸侯已來臨。

紅色護膝大腿上,裹腿在下斜著綁。不致怠慢不驕狂,天子因此有賜賞。

諸侯君子真快樂,天子策命頒給他。諸侯君子真快樂,又有福祿賜予他。

柞樹枝條一叢叢,它的葉子密密濃。諸侯君子真快樂,鎮邦定國天子重。

諸侯君子真快樂,萬種福分來聚攏,左右屬國善治理,於是他們都順從。

楊木船兒水中漂,索纜繫住不會跑。諸侯君子真快樂,天子量才用以道。

諸侯君子真快樂,福祿厚賜好關照。從容不迫很自在,生活安定多逍遙。

這首詩描寫的是春秋時代諸侯朝見天子的情景,意思就是說我秦穆公可是把公子您當成諸侯來招待的,日後我們還要作為同僚,一同去朝見周天子,怎麼樣,夠意思吧!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趙衰一看穆公唱得不錯,唱功好,音色獨特,音準節奏也很棒,而且感情的詮釋也很到位,便馬上叫重耳吟誦了一首《黍苗》的詩來好好表現一下自己,這首詩也出自《小雅》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勞之。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我行既集,蓋雲歸哉。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我行既集,蓋雲歸處。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烈烈徵師,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則寧。

意思是:

蓬勃生長黍子苗,全是好雨來滋潤。南行日子道路遙,幸有召伯來慰勞。

我們挑擔又挽輦,馬車牛車運輸忙。 我們任務已完成,忙著準備趕回程。

我們步行又駕車,我歸我的隊伍裡。我們任務已完成,都能回去看親人。

建成謝邑多嚴正,都是召伯來經營。建築隊伍真威武,都是召伯來組織。

平原窪地都平整,泉流疏浚水已清。召伯事業已完成,宣王心裡才安寧。

這首詩是西周宣王時徒役讚美召穆公營治謝邑之功的作品,意思就是說重耳我仰望老大您,就像久旱的黍苗仰望上天下雨一樣。重耳我如果能有老大您罩著,一定能收穫黍谷,歸祀宗廟,成為晉國百姓的君主。而老大您如果能放心大膽地挺我重耳,那必能像從前的召伯一樣,四方歸心,一匡天下!”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秦穆公也是個文化人,焉能聽不出這其中的弦外之音,便又接過話筒,搖頭晃腦的唱了一首《鳩飛》,又名《小宛》,也出自《小雅》: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我心憂傷,念昔先人。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採之。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教誨爾子,式穀似之。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我日斯邁,而月斯徵。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獄。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意思是:

小小斑鳩不住鳴,展翅高飛破蒼旻。憂傷充滿我內心,懷念祖先倍感親。直到天明沒入睡,想著父母在世情。

聰明智慧那種人,飲酒也能見沉穩。可是那些糊塗蛋,每飲必醉日日甚。請各自重慎舉止,否則天不佑你們。

田野長滿那豆菜,眾人一起去採摘。螟蛉如若生幼子,蜾贏會把它背來。你們有兒我教育,繼承祖先好風采。

看那小小的鶺鴒,邊翻飛呀邊歡鳴。天天在外我奔波,月月在外我遠行。起早貪黑不停歇,不辱父母的英名。

小青雀叫嘰嘰嘰,沿著穀場啄小米。自憐貧病更無依,連遇訴訟真可氣。抓把米去佔一卦,看我何時能吉利?

溫和恭謹那些人,就像聚集在樹頂。擔心害怕真警惕,就像深谷腳邊近。心驚膽戰太不安,就像踩上薄薄冰。

這首詩乃借思念去世父母之情,表達了世道混亂,兄弟互勉之心。而秦穆公在這其中,既表達了對流亡在外的重耳的同情,也表達了在這周室衰弱、禮崩樂壞的亂世之中,秦晉兩國更須兄弟同心,共同展翅高飛。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baby,你可知道我愛你想你念你戀你深情永不變,你要我幫忙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我知道你留戀遠方的祖國和你的人民,等你當上國君後別忘了我這個好兄弟就行!

聽了穆公如此掏心挖肺的煽情言語,重耳十分感動,為了表示感謝他又感情豐富的吟唱了一首叫《沔水》的詩,也是出自《小雅》:

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意思是:

漫漫水溢兩岸流,傾注大海去不休。天上游隼迅捷飛,時而飛翔時停留。可嘆可悲我兄弟,還有鄉親與朋友。沒人想到止喪亂,誰無父母任懷憂?

漫漫流水兩岸溢,水勢浩蕩奔騰急。天上游隼迅捷飛,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獨悲悽。心中愁苦無處訴,久久難忘積胸臆。

天上游隼迅捷飛,沿著山陵飛來回。流言蜚語四處傳,無人制止和反對。告誡朋友應警惕,種種謠言正如沸。

這首詩描寫的是百川歸海的景象,藉以抒發自己心憂百姓的情懷。重耳藉以表達對晉國這些年動亂的喟嘆和自己對晉國的思念,並表示自己如果回到晉國,將像百川歸海那樣仰仗秦國。

話說到這份上,秦穆公應該明確表態了,於是他最後吟了一首叫《六月》的詩,仍是出自《小雅》:

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

比物四驪,閒之維則。維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於三十里。王於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廣,其大有顒。薄伐玁狁,以奏膚公。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國。

玁狁匪茹,整居焦穫。侵鎬及方,至於涇陽。織文鳥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戎車既安,如輊如軒。四牡既佶,既佶且閒。薄伐玁狁,至於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

意思是:

六月出兵緊急,兵車已經備齊。馬匹強壯威武,人人穿起軍衣。玁狁來勢兇猛,我方邊境告急。周王命我出征,保衛國家莫辭。

四匹黑馬配好,進退訓練有素。正值盛夏六月,做成我軍軍服。我軍軍服已成,行軍一舍有餘。周王命我出征,輔佐天子穩固。

公馬四匹高大,寬頭大耳威風。只為討伐玁狁,建立無上功勳。嚴整肅穆小心,認真對待敵軍。認真對待敵軍,使我國家安定。

玁狁來勢不弱,佔據焦穫駐防。又犯我鎬與方,不久就到涇陽。織有鳳鳥紋樣,白色大旗明亮。我軍兵車十乘,先行衝鋒掃蕩。

兵車已經駛穩,前後俯仰操縱。公馬四匹整齊,整齊而且從容。只為討伐玁狁,進軍太原猛攻。文武雙全吉甫,國家榜樣英雄。

吉甫宴飲歡喜,接受許多賞賜。從那鎬京歸來,走了許多日子。設席招待朋友,蒸鱉膾鯉美食。哪些朋友參加,忠孝張仲在此。

這首詩記敘的是周宣王北伐玁狁(玁:音xiǎn,玁狁:位於中國北方與西北方的古代民族,匈奴的先民)的事,但其目的是通過對這次戰爭勝利的描寫,讚美宣王時的中興功臣也即這次戰爭的主帥尹吉甫文韜武略、指揮若定的出眾才能,和堪為萬邦之憲的風範。秦穆公這是把重耳比作了輔助周天子、匡正諸侯國的功臣尹吉甫,以此祝願重耳回到晉國後匡扶社稷,重振雄風,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啥也別說了,眼淚嘩嘩地……”重耳欣喜若狂的走下臺階就是一拜,心裡那是一個感動啊,太好了,十八年的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總算沒有白費,我重耳必會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驚天偉業來!

秦穆公也趕緊走下一級臺階施禮辭謝,趙衰在旁說道:“君賦《六月》之詩,此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此言一出,三人相視大笑,至此,秦穆公和重耳正式結為同盟,共創美好未來。

另外,有意思的是,在《詩經》中,秦的民謠《秦風》裡還收錄了一首秦穆公的太子罃(也就是日後的秦康公)在送重耳回國時創作的詩歌。這首詩題為《渭陽》,看來是一路送到了渭水之北,依依不捨。原來,重耳不僅娶了秦穆公的女兒,同時他妹妹穆姬還嫁給了秦穆公,雙方既是翁婿,也是叔舅。也就是說,重耳是太子罃的舅父,所以這首詩是這樣唱的: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據孔子高徒子夏所著《毛詩序》說:“(秦)康公時為太子,贈送文公於渭之陽,念母之不見也,我見舅氏,如母存焉。及其即位,思而作是詩也。”看來此時重耳的妹妹、也就是太子罃的母親穆姬已經去世了,太子罃思念母親,所以對重耳更加親切敬仰,因而贈送他四匹黃馬拉的諸侯專用大車(路車乘黃),又贈他瓊瑰玉佩。秦晉之好,就在這一首首詩歌中飄蕩,流傳至今。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為何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秦晉兩國之好,都盡在《詩經》之中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