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歷史 蝸牛時光小屋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這句詩出自南宋陸遊的《金錯刀行》,作者表面寫黃金錯刀,實際上是抒發自己一身抱負卻報國無門的一腔義憤。

在長達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刀劍一直在兵器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很多文學作品裡都用刀劍來表達主題思想,比如西漢的《列士傳》中就記錄了幹將莫邪的故事,唐代郭震的詩歌《寶劍篇》也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甚至到了近代,很多人仍然把刀劍當作力量和權力的象徵,比如我們看電視時就經常看見日本軍官會隨手攜帶一把武士刀。

有一位抗日老兵就曾經在一次戰鬥中收繳過一位日本軍官的佩刀,但是令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在抗戰勝利之後,這把刀還會給他的生活帶來波瀾。

原來有日本人費勁周折找到了他,提出要以3000萬的高價買回這把日本軍刀,但是老人果斷拒絕了日本人的請求,在幾番思索之後,老人將這把軍刀捐獻給了國家,將其放在博物館中展出。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老人當初是怎麼繳獲這把價值不菲的日本軍刀的呢?為什麼現在又要拒絕日本人高價買回軍刀的請求呢?

一、戰場上繳獲日本軍刀

老人叫做侯永勝,在抗日戰爭為了保家衛國參加過遊擊隊,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意外事故中,侯永勝隨機應變,化險為夷,還順帶繳獲了一把日本軍刀。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侯永勝從小就在一個農民家庭長大,日軍的侵華暴行他從小就看在眼裡,心中對於侵略者的仇恨也一點一點積累著,在成年之後,他就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遊擊隊,成為了抗日隊伍中的一員。

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侯永勝的身份不小心被敵人看穿了。就在這萬分危機的關頭,矯健的身手使他成功擺脫了危局,他不僅沒有被敵人擒獲,反而解決掉了敵人,順手繳獲了敵人手中的軍刀。

侯永勝這時候還不知道手中軍刀的價值,只以為是一件普通的戰利品,他不知道的是,他剛剛解決掉的日本兵其實是日軍的一位大佐,而他繳獲的這把佩刀自然也不平常,是日本天皇御賜的佩刀,刀身還刻著軍刀主人的名字。

總而言之,出身貧農家庭的侯永勝並沒有認出這把刀的身份,更無從知道這把刀背後所蘊藏的的價值和意義,侯永勝只是為自己繳獲一件漂亮的戰利品而感到高興,周圍的人也因為侯永勝的勇猛而對他多了幾分敬意。在陰差陽錯間,這把可以作為日本侵華鐵證的軍刀就這樣落在了一位普通中國士兵的手裡,並且將在以後的日子裡發揮他應有的作用。

而侯永勝始料未及的事,繳獲日本軍刀不僅是一次任務的結束,還是另一場風波的開始,因為在幾十年後,日本人再次因為這把刀找上了他。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二、日本來客天價購刀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侯永勝也回家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但是日本人再一次找上了他,目的是買回那把他曾經繳獲的軍刀。

其實在抗戰結束後不久,日方就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到處搜尋戰爭是散落在中國土地上的物品,這把軍刀就是他們重要尋找的對象。他們這麼做有兩個原因,第一這把刀是日本天皇御賜之物,天皇在日本地位極高,幾近於神,天皇的物品不可以流落在異國他鄉。第二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這把刀是他們曾經犯下的潑天罪行的鐵證,他們必須抹去。

在多番打探之下,日本人終於確定了現在這把軍刀就在侯永勝手中保管著,於是他們正式拜會了侯永勝,並且一度開出了3000萬元的天價,希望能夠從侯永勝手中贖回這把重要的日本軍刀。

侯永勝雖然是農民出身,沒有經歷過大富大貴,但也是參加抗日戰爭的革命英雄,他沒有被這突然從天上落下來的鉅款砸暈,而是保持著異常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覺,很快,他就想明白了日本人贖刀的真實意圖,然後義正辭嚴地拒絕了他們。

總而言之,侯永勝雖然只是個默默無名的抗日老兵,但是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品格卻十分令人敬佩,面對突如其來的鉅款,還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敏銳的思考力,這不能不說是大智,能夠果斷拒絕鉅款,不被金錢所誘,不能不說是一種大義。這樣一個大智大義的老人,真的是令人肅然起敬。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然而,侯永勝老人深深知道事情一定不會就這樣結束,為了永遠杜絕日本人的心思,他做了一個常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三、上繳軍刀留作歷史見證

侯永勝雖然拒絕了日本人,但他知道日本人一定不會死心,於是為了永絕後患,他決定將軍刀上交給國家。

參加過抗日戰爭的侯永勝知道那是怎樣一段血腥而慘烈的歷史,也懂得當初日本侵略者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苦難是多麼深重,現在面對想要毀滅證據,掩蓋歷史的日本人,侯永勝老人自然不可能妥協。

但是侯永勝也明白,日本人的險惡用心不會因為他的一次拒絕就消退,他們一定會一次又一次地上門找自己,這對自己的生活將是一個長久騷擾,而且萬一日本人使用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從自己手裡奪走了軍刀,那自己就要愧對國家和人民了。

左思右想之下,侯永勝決定將軍刀上交給了國家,將其放在博物館中展示,把物證放在曝光在朗朗乾坤之下,把那段歷史清清楚楚地擺在所有人面前,讓所有陰險惡毒的心思都在陽光下消遁於無形。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綜上所述,這把軍刀最終作為日軍侵華罪行的鐵證,被放在了博物館裡供人觀看,其實為了給軍國主義招魂,日本的某些勢力一直沒有放棄過否認侵華,甚至還做出過篡改教科書這種喪心病狂的舉動,但是,好在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任何勢力想要歪曲塗汙甚至是掩蓋歷史的行徑都是徒勞的。

結語: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欲蓋彌彰”,意思越想要掩蓋一件事情,就只會讓他暴露得更加徹底,更加明顯。所以,哪怕日本再千方百計地想要抹除日本曾經在中國燒殺搶掠的物證,也只會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顯露他的膽怯和心虛,讓全世界人民更加厭惡和鄙夷日本當初的侵略行徑。

其實,日本否認歷史,拒絕道歉,拒絕悔改的一系列舉動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中國,也不是其他曾經被他侵略過的的國家,而恰恰是日本自己,因為他們失去了獲得諒解的機會,他們的子孫將世世代代背上這個沉重的歷史包袱,而他們同時也失去了反思和改正的機會,錯誤得不到糾正,日本身上的膿瘡只會越來越大。

歷史不能被篡改,對日本人而言是這樣,對中國人而言,尤其是這樣。任何忘記歷史的行為,都無異於是一種背叛。所以,我們要留下日軍侵華的物證,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日軍曾經犯下的罪行,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記住歷史。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而在民族大義面前,3000萬元確實很多,它能做很多事,也能買到很多東西,但是它做不到掩蓋一段沉重而傷痛的歷史,他買不到一位抗日老兵的良心。從一點來說,我們都應該為侯永勝老人致敬。

參考資料:《列士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000萬要買,他卻捐獻給了國家!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