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一個非常典型的波羅的海國家,形成於公元10世紀左右,在與日耳曼人的對抗中逐漸形成現代國家,曾是蘇聯加盟國之一,與立陶宛、愛沙尼亞並稱“波羅的海三國”。這個國家在國際上存在感不高,甚至不如鄰國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但它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男女比例差距最大。
“十女侍一夫”
有一種說法叫作“十女侍一夫”,用來形容拉脫維亞有些誇張,卻真實地表現了拉脫維亞男性短缺的現狀。最新數據顯示,拉脫維亞人口總數為190.8萬人,其中男性為86.93萬人,女性為101.69萬人,男女比例低至0.855,為世界之最,性別失衡狀況比俄羅斯還嚴重。
0.855,這個比例看起來並不大,但假如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會發現滿大街行走的都是單身女性,而且隨著年齡分佈的增加,比例會達到一個非常誇張的程度。最新數據顯示,拉脫維亞0-40歲男女比例為1.059,男性還略多於女性,但40歲以上人口中,男女比例差距就達到了0.716,60歲以上老齡人口中,男女比例幾乎接近1:2。走在拉脫維亞街頭,你會發現坐在街邊曬太陽的是清一色的老奶奶,而她們的老伴在多年前就已經化為黃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
事實上,拉脫維亞男女比例近些年呈緩和態勢,正在向1:1接近,從上文中的數字可以看出,拉脫維亞男嬰新增數量是大於女嬰的。這是一個好現象。按這個趨勢發展,大約再過150年,男女比例就趨於正常。而在1950年,該國男女比例一度降至0.763。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已經明白拉脫維亞為何會男女失衡了。蘇德戰爭爆發前夕,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蘇聯,緊接著蘇德戰爭爆發,德軍長驅直入徵服了波羅的海三國,並建立起親德政府。1942年,希萊姆抽調拉脫維亞人,組建了拉脫維亞志願軍團,後來成為第十五黨衛軍拉脫維亞第1擲彈兵師,並開赴東線戰場,損失慘重。蘇聯進入反攻階段後,又有一大批拉脫維亞人陣亡以及被清洗、流放。
戰後統計,拉脫維亞至少有12.5%的人口在戰爭中喪生,且絕大多數是男人。拉脫維亞小國寡民,哪能承受住這樣的損失,所以呈現出人口年齡越大、男女比例差距越大的現象。
拉脫維亞——全球美女最多的國家
1990年,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獨立,不久後加入歐盟和北約。社會轉型帶來的資本涌入、自由思潮衝擊,讓男人本就稀缺的拉脫維亞更加開放,斬獲“歐洲曼谷”的美稱。而剛剛實施市場經濟的拉脫維亞經濟不發達,當地女性不可避免地走上歧途,成為歐洲有名的“性都”。歐洲遊客慕名而來,極大地刺激了當地經濟發展,僅在2004年就有300萬遊客來到拉脫維亞,帶來近1.5億拉特的收入,佔該國當年GDP的1.5%。這個數字相當於一個主權國家一年的軍費開支佔比。也就是說,拉脫維亞姑娘用身體為國家賺來一年的軍費,居功至偉。
隨著經濟的發展,拉脫維亞近些年步入中等發達國家之列。但是,歷史造成的社會傷口沒有那麼快癒合,拉脫維亞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讓人口比例恢復正常。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十女一夫”,美女氾濫成災,拉脫維亞為何會男女失衡?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