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到了退休年紀後,為何寧肯回老家待著,也堅決不肯留在京城?
陶淵明的詩中寫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個對於古人來說也是十分悠閒自得的。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當中,在那些眾多的關於官員當中,他們為這個國家操勞。但是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他們的成績如何,很少有人會去關注這些官員如果上了年紀的話,他們的結果如何。古代官員年紀大了以後,往往會向皇上遞交告老還鄉的申請書。皇上若是同意了,那他們就能順利收拾東西回老家去過退休後的生活。但若皇上不同意的話,那他們要麼大著膽子繼續提交申請,要麼就只能乖乖繼續留在朝廷中為皇上效力。
按理來說,京城應該是古代各方面條件最好的地方了。官員們即便是要退休,也應該選擇繼續留在京城才對啊!然而實際上,有資料顯示,很多古代官員老了以後,寧願返回老家過退休生活,也不願繼續待在京城過退休生活。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一、怕被政敵打壓。
但凡是在朝廷中能混到退休的官員,曾經都肯定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如此一來,那他們在自己年輕的時候,便肯定曾在朝廷中樹過不少政敵。一旦他們退休了,那就意味著他們將失去可以跟政敵相抗衡的權勢。若是他們退休後繼續在京城,也就是在他們那些政敵的眼皮子底下生活,那可想而知,他們今後的日子得過得有多慘。所以,為了避免被曾經的政敵打壓,古代官員退休後自然更願意回老家生活了。畢竟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老家都距離京城很遠。
二、怕遭皇上猜忌。
古代官員退休以後,就算風光不再,但曾經與朝中的其他官員建立起來的關係還在。若是他們在退休後仍繼續留在京城生活,那一旦那些曾經跟他們往來密切的官員幹了啥壞事招致來皇上的猜忌後,那即便那些已退休官員退休後再也未曾與這些人聯繫過,也照樣會招致來皇上的猜忌。此外,對於一些功高震主的臣子而言,退休後繼續留在京城生活,本來就容易給皇上的統治構成威脅。日後但凡他稍微有點小動作,就很容易招致來皇上的殺戮。與其如此,他們自然更願意告老還鄉了。
三、怕發展不了副業。
在很多現代人看來,古代退休的官員若是在京城待著的話,那就不僅能享受到較為繁華的生活,而且還很方便他們發展副業。然而實際上,情況卻並非如此。要知道,待在京城生活的官員,才更加不好發展副業。因為古代較為吃香的產業無非就是農業,而要發展農業,那怎麼也得先置幾塊田地才行吧?可在京城買地,不但買不到啥好地,而且也不便於對田地的情況及日後的收租情況進行及時地掌握。若是回到老家發展,那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但凡出身較好一些的官員,即便不另外購買田產,他們在老家也都有不少田產。
四、怕在京城買房。
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手裡握著一套房子,好處可真的多得很:沒事的時候,可以把房子租出去賺租金;而有事的時候,可以直接將房子賣掉換成錢來應急;再不然,完全可以自己去住。然而在古代,情況可並沒有這麼樂觀。官員當官期間,國家會給他們安排住的房子。但是他們退休以後,除非得到皇上允許,否則的話,是不能繼續佔用皇家給他們提供的房子的。如此一來,他們若想在京城生活,豈不是就得自己買房了?可古代的房子一旦買下來,就不好做流轉了。在加上京城的房產向來都很貴,估計縱使是貪官,也不會樂意在這裡買房。
五、怕死後不能魂歸故裡。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古代官員之所以要在到了退休時間後告老還鄉,還跟他們怕若不如此的話,就不能魂歸故裡有關。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一直都很講究葉落歸根。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這種觀念可以說是深入人心。很多古人即便明知自己肯定會死在外面,也會在死前拜託親朋待自己死後幫忙將自己的屍首送回老家安葬。因為他們自始至終都相信,只有這樣才能魂歸故裡,而不至於在死後於世間做個孤魂野鬼。
結語:
由此可見,古代臣子到了該退休的年紀後非要告老還鄉,是有比較複雜的原因在內的。當然了,這也並不是說,所有官員在到了該退休的時候,都會做如此的抉擇。因此,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不能以一概全,那樣可很容易犯錯。建議大家多瞭解一下,古代告老還鄉的那些官員。尤其是要特別關注的是,他們在告老還鄉後到底過上了怎樣的生活這件事,相信一定會對你更為深刻地瞭解古代官員寧願告老還鄉的原因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在告老還鄉是最好的選擇,為功名爭搶了一生,晚年無非就是想要找一個沒有紛爭的地方,過著清閒的日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何都要申請告老還鄉?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