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清】納蘭容若
金代著名詞人元好問曾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古往今來都令人沉醉。良好的愛情,親友祝福,滿堂喝彩,而有一些愛情,卻突破了世俗眼光,不被世人接受。
奇葩的君王
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有一個十分昏庸的國君,叫衛宣公。衛宣公素來喜好美色,曾經與自己父親的寵妃夷姜有私情,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公子伋。衛宣公十分喜愛夷姜,在他即位以後,就將夷姜扶為正室夫人,將夷姜的兒子公子伋立為太子。
後來,太子漸漸長大成人,衛宣公就為太子從齊國迎娶了一個太子妃宣姜。誰知,衛宣公聽說宣姜美貌異常,還沒有等到迎親隊伍到達國都,就先行將宣姜截下,納為自己的妃子。後來,怕兒子記恨自己,衛宣公又找了個機會,將公子伋殺害,夷姜也自盡了。
這就是《詩經·新臺》中記載的醜聞。與繼母私通,納兒媳為妃,因為這些違反倫理的事情,衛宣公在史書上的名聲十分惡劣。因為儒家的三綱五常在明清時期到達鼎盛,所以後來的人們對這樣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更是深惡痛絕,不僅與近親糾纏會引起非議,就連與老師傳出緋聞,也是大眾所不能容忍的。
而在民國時期,就有一個“奇”女子,在她的丈夫含冤入獄之後,她主動提出離婚,轉身嫁給了丈夫的老師,引起了當時人們的非議。
金童玉女的相遇
她叫林洙,出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建築界的大師。因為父親的緣故,林洙結識了自己的丈夫程應銓。程應銓是一個青年才俊,中央建築大學的高材生,後來又應徵去緬甸的前線當英語翻譯,直到二戰後,才回到國內,投奔自己的哥哥。在哥哥的牽線搭橋下,他認識了林洙一家。林洙父親本身就是建築行業的,見程應銓在建築方面頗有見地,又年輕有為,於是便想要將女兒介紹給他。
林洙與程應銓相識後,很快就墜入了愛河。一個是大家閨秀,面容姣好,性情溫婉;一個是青年才俊,談吐不凡,氣度尊貴,實在是天作之合。於是,他們的愛情受到了大眾的祝福。唯一遺憾的是,由於戰亂,他們一直沒有舉行婚禮。
後來,程應銓應恩師樑思成的邀請,前往清華大學任教,林洙作為未婚妻便也一道隨行。因為程應銓的關係,林洙也進入了清華大學工作。因為程應銓是樑思成的學生,所以,當林洙因為英語不好而苦惱時,程應銓就請求自己的師母林徽因教林洙英語。世事難料,誰也沒有想到,若幹年後,林洙會與樑思成走在一起,成為了林徽因兒女們的後媽。
不堪一擊的脆弱婚姻
1949年,林洙和程應銓這對金童玉女終於在所有人的祝福下成婚了。主婚人正是樑思成。婚後,二人有過一段短暫的幸福生活,但沒有想到,只是一個小小的挫折,這個家立即就分崩離析。
1957年,北京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城市規劃,程應銓因為替好友們打抱不平,含冤入獄。按說,這個時候,作為妻子的林洙應該與程應銓共擔風雨,在獄外為他積極奔走,想方設法的營救他。可林洙不按常理出牌,她唯恐避之不及,不僅對程應銓見死不救,而且以保護孩子為由,向程應銓提出了離婚。於是,1958年,這對金童玉女就正式離婚了。林洙讓兩個孩子改姓林,帶著他們與程應銓劃清界限。
令人錯愕的愛情
後來,程應銓終於平反,林洙又升起了復婚的心思,可程應銓早已對她失望,認為她對自己不是真心,而只是喜歡自己的金錢和地位。於是,他堅定地拒絕了林洙的復婚提議。誰知,沒過多久,林洙竟然與程應銓的恩師樑思成走在了一起。
原來,自從離婚以後,林洙就一直與樑思成走得很近,經常去看望和照顧他。眼見與程應銓復婚無望,林洙對樑思成就更加殷勤了。而此時,林徽因已經去世多年,眼見一個女子每日盡心盡力地照顧自己,樑思成心動了。
1962年,61歲的樑思成與34歲的林洙結為夫妻。這場婚禮,自然引起了軒然大波。老師和學生竟然走在了一起?不僅樑思成與林徽因的兒女們極力反對,就連樑思成的好友也是極力反對。但樑思成誰的勸告也沒有聽,固執地與林洙成婚了。
結語
樑思成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大師,因為與林洙的這段婚姻,受到了人們的非議。但對於他個人來說,這段晚年的戀愛,或許慰藉了他早已孤獨的心。斯人已逝,所有過往,只待後人評說。
參考文獻:
《左傳》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丈夫含冤入獄,她主動提出離婚,轉身嫁給了丈夫的老師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