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8年2月,一代梟雄李克用去世,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任晉王。
李存勖雖然牢記父親臨終的“三矢之仇”遺言,但從戰略現實出發,依然選擇同契丹維持友好關係。因為晉王轄地僅有河東、雁門、昭義和振武四鎮,要全力對付世仇——強大的後梁政權,決不能同時與契丹交惡、兩面樹敵。
他按世交通家的慣例,特地派遣使者到契丹向父親的義弟耶律阿保機報喪。此後,他一直待耶律阿保機以叔父之禮,也用叔母的禮儀侍奉契丹可敦(皇后)述律平。
公元917年,壽州刺史(州長)盧文進投降契丹,極力勸說阿保機南侵,同李存勖爭鋒。
阿保機貪慾大起,糾合了契丹、奚、室韋、女直等部族大軍30萬,空國而來,圍困幽州(北京)200多天,卻被李存勖麾下的李嗣源等人擊敗。恰值多年難遇的酷寒天氣,契丹人馬死傷枕籍,阿保機只得悻悻退兵(可參見契丹往事2《30萬契丹大軍圍攻北京,竟遭7萬援軍逐走,阿保機終身未能入城!》)。
他的二弟契丹北大王耶律剌葛因起兵謀反,企圖奪取兄長的可汗之位,失敗後被囚一年多(可參見契丹往事10《遼太祖六個弟弟,為什麼只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上了開國功臣榜?》),剛剛獲釋從徵。此役中,剌葛竟然乘阿保機兵敗,攜兒子賽保裡連夜逃入幽州城中,歸降晉王李存勖。
不知道李存勖是真心喜歡剌葛父子,還是為了報復阿保機的背信棄義、專門噁心他,李存勖把剌葛這位“父親義弟的親弟弟”收為義子,賜國姓“李”,頒給載有誓詞的丹書鐵券,並冊封他為一方諸侯。
實際上,剌葛比李存勖還大5、6歲,他自幼生長於松漠苦寒之地,終日不是圍獵就是作戰,那張臉估計也顯不出年輕來。如今要和李存勖行“父子家人”之禮,他心裡沒陰影,旁人看著也彆扭!還好,李存勖和剌葛親密的“父子關係”很快就破裂了。
一年之後,後梁和李存勖之間爆發了“胡柳陂之戰”,一天之內,勝負數次易手。梁軍陣亡三萬以上,李存勖一方也是流血漂櫓,僅獲得慘勝!
剌葛判斷,李存勖頹勢已顯,後梁畢竟是中原正朔,李存勖的封賞何足掛齒!他居然帶著兒子、妻子(李存勖賜婚)再一次叛逃,投入了後梁陣營。
一方面,剌葛具有契丹皇弟身份,就算他曾經與哥哥為敵,阿保機的面子,後梁皇帝也是要給的;另一方面,後梁要將他樹為棄暗投明的榜樣,鼓勵更多的將士脫離李存勖,所以,梁末帝朱友貞將剌葛接到京城汴梁,賜以高官厚祿。
人算不如天算,剌葛在後梁也只享受了五年的快活時光。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10月9日,李存勖率大軍攻入後梁京城汴梁,覆亡了後梁政權。覆巢之下,剌葛一家無可遁逃,被李存勖部下擒獲。
此時,李存勖已一統中原,內敵攘除自然不再顧忌外患耶律阿保機,他明發詔旨道:
契丹人剌葛,先拋棄了自己的母親,又背叛兄長。朕念及他自遠方前來投順,本著仁義之心收留他,將他視為親生骨肉,厚加榮寵。還賜給他姓名,頒給他丹書鐵券,屢屢提升他的官職。沒想到他竟然辜負朕重重恩惠,罔顧大義,一再欺騙偽飾,直至逃竄到偽梁一方。他既然形同梟獍,朕也難以法外施仁,只能明正典刑!
第二天,契丹“三姓家奴”耶律剌葛和妻子、兒子一起,被斬於汴橋之下,身首異處做了異鄉亡魂,享年五十。
想必,已經稱帝7年的耶律阿保機聽聞此訊,也長舒一口氣!剌葛要真被引渡回契丹,不殺吧,這個弟弟乾的事實在太可恨可鄙;殺吧,又會背上“同根相煎”的惡名!
阿保機對於李存勖所行之事,腹誹的非常多,甚而溢於言表,唯獨這一件卻很滿意!
契丹往事 12 此前因故停更三天,特此致歉!感謝各位讀者大大關注,期盼留言指教!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參考書目: 脫脫等 《遼史.太祖本紀》 葉隆禮《契丹國志》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契丹之王耶律阿保機為後唐皇帝點贊,只因將阿保機二弟滿門抄斬!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